微支付如何創造真正的獲利呢?-三十而慄

相信大家都曾經幻想過,中國有超過13億的人口,不要說每人給我一塊錢,就算是只給一毛錢,我都能夠變成億萬富翁…

問題是憑什麼每個人要給你一毛錢,就算要給,你又將如何號招這麼多人給你錢,如何把這個訊息傳送出去,又如何讓大家很容易的把這一毛錢支付到你的帳上呢?

這是昨天跟一位朋友討論電子書的話題所衍生出的一些想法,這也是長久來我對於”微支付”(micropay,又稱小額支付)這種商業模式的探索,我過去的工作曾經透過各種宣傳的方法,累積了大約兩千萬的網路用戶,其目的就是想透過這種微支付的觀念來獲利,然而其結果是這個夢破滅了,試想兩千萬是一個多大的會員基數,而又為何無法轉虧為盈呢?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國內外,依靠這種”微支付”的商業模式而獲得不少報酬的企業,在內地最知名的就是騰訊、盛大起點、巨人網絡等等,他們都是跟娛樂、內容或者網路遊戲相關的企業,當然我不知道他們真實的獲利狀況,但以騰訊而言,其每年的營收大約有1/3來自於這種模式,當然我也無從得知,單靠這1/3的營利是否足以支撐這龐大的企業,但在網路遊戲公司上,或許可行,因為內地有不少的網路遊戲企業都是Nasdaq掛牌的,至少外界對於這種模式認可…

那我們再來看看國外的案例,我舉三個典範,分別是Google、Facebook,還有目前最多人關注的App-Store,這是兩種不同的角度,Google、Facebook可以等同視之,從Facebook開展其自助廣告服務,我就開始觀察他究竟什麼時候能夠損益兩平(breakeven),而曾有一度我還懷疑他無法突破這個點,一直到他的會員基數超過了”億”的級別,才真正的實現,這個數字與過程其實跟內地的騰訊雷同,騰訊目前號稱超過四億的QQ用戶;而另一方面,則是走小眾的Apple的App-Store,我的觀點Apple推出App-Store讓開發人員(個體戶)共同來參與,其最大的目的是為了硬體(iPhone、iPad)的銷售量,這可以由App-Store的獲利金額(好像佔不到Apple整體營收的1%)得知,但這對於個別的開發者來說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開發者只要投入時間,就可以期待獲利,他沒有其他過多的龐大開銷,就如同內地起點中文網的網路文學寫手一樣…

從這些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想要實現”微支付”的真正獲利,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會員的基數要非常大,也就是先天的市場要有夠多的人群,而且需要大規模、大資金的運作;第二種,只能是個別的開發者或者寫手式的一人公司(或者小團隊)經營法,經營的成本要設法控制到最小,才有機會獲利…

我想小團隊的模式就不用多說了,只要有好的創意,本身在該方面的專業也夠強,就有機會脫穎而出,然而也因為進入障礙不高,所以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在此,我反而要放比較多的篇幅在第一種方式上…

為什麼需要市場的胃納量夠大,為什麼需要龐大的會員基礎,我舉我過去實際的案例,一個擁有接近兩千萬會員量的閱讀平台,我們可以用一個網路同業比較平均的數據來計算之,比方說每天平均上線閱讀的人數比例大約30%,而其中願意微支付的大約20%,而願意點擊閱讀頁面中出現廣告的大約2%,仔細精算一下,每天獲利能夠有多少,一目暸然,而相對的,維持一個擁有兩千萬會員的閱讀平台,所要付出的營運成本,就是一個問題,不管是企業人員的編制或者是server與bandwidth,這也就是為何內地的視頻網站目前急迫想要轉型之故…

兩千萬的基數充其量還是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因為為了順利的跨越損益兩平點,不是加法就是減法,但通常啟動減法,代表除非另尋突破,否則氣數差不多了,至於要進行加法,這更是一個龐大的支出,不僅要提升會員的活絡度,還要讓兩千萬變成兩億,這個挑戰比前兩千萬要難上數倍,不光是產品服務的調適優化,更重要的是市場的行銷、推廣甚至是公關…

這是為什麼當後來有人詢問我對於微支付這種商業模式時,我第一個一定先問你準備了多少資金之故,這都是免費經濟所帶來的發展與趨勢,不可能透過提高價格來創造收益,只能創造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來吸引用戶,其實中國的b2c也面臨著相同的挑戰,一言以蔽之,Amazon虧了十年八年,但是之後的一兩年把過去整個賺回來,正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