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於對於B2C慣用的訂單推廣方式都比較反感,因為多數都是挾著資金到處收買用戶,用一種賠錢倒貼的方式圈地,只為了讓自己的市場佔有率提升,甚至是讓對手生存不下去退出而作收其市場…
這是一種常見的市場策略,主要有哪些的操作策略呢?
我想不外乎返利、分銷、廣告、團購、秒殺等幾種方式,包含了兩種構面,其一從用戶著手,另一則是從渠道著手,所謂從用戶著手,就是殺低價格,用低於市場的價格來取得訂單,提昇營業額,然而骨子裡卻是不斷的往裡面貼錢;而從渠道著手,則是另一種概念,聯手擁有多數會員數或者流量高的網站或者媒體,給予盡可能高的返點,或者高額的廣告費用,經常每帶進一張訂單成本高達RMB 100元以上,用以廣而告之,吸引用戶來買東西,也避免熱門版面被競爭對手搶走…
今天看到一句話:「B2C行業還在搶用戶的階段,做到6億還是60億盈利、做到100萬用戶還是1000萬用戶盈利,這其中的想像空間是不一樣的。何況對於尚未IPO的公司,利潤不是問題,規模才是問題。」,這是凡客誠品的某位主管說的…
問題是這樣賠本的生意,讓所有的店商業者都苦苦的掙扎著,這是一場資本的競爭,而且似乎還看不到終點在哪裡,即便看得到終點,但面臨著已被養刁了網民,這個生意還會好做嗎,我內心有一個問號?
其實,進行中的賠本生意還不只如此,各行各業都存在,只是電子商務正在熱頭之上,因而更為嚴重而已,怎麼說呢?
看看上海街邊的一些飲料或者點心鋪,雖然價格不便宜,但仔細試算其成本與收入結構,赫然會發現,這些店鋪根本很難有機會賺錢,又如一些服飾業者,經常一年有三季曬網,只靠第四季捕魚,如果一有閃失,這一年就白做了,這無形中曝露了很大的經營風險,那為什麼大家仍舊爭先恐後的搶進呢?
合理的解釋就是投資,所謂投資就是期望未來有超額的報酬,不管是電子商務或者是實體的業者,大家都做如是打算,因此在佈局的階段,他們敢於積極的投入,甚至是當成一種展示的舞台,目的是吸引目光,建立品牌與市場規模,還沒有做獲利的思考,如同加盟業者,往往把旗艦店開在最精華的地段,不用想都知道不可能賺錢,但也因為這種佈局,吸引了不少的加盟商加入,透過加盟的機制,讓他們賺飽了荷包…
然而,隨著市場的透明度越來越高,訊息不對稱影響越來越少,大家都有樣學樣,無形中把門檻墊高了而不自知,這種情勢的發展,讓大家都面對越來越大的運營風險,越來越難生存…
我認為,尤其對於一般的創業家或者創業團隊而言,過去這種思維應該反思了,除非你比過去成功者擁有更龐大的資金,足以讓你建立起足夠大的市場規模,以及難以被跨越的競爭障礙,否則必須更謹慎更務實,所花的每分錢都必須看得到績效或者潛在的收益,盡可能不要期待不可知的未來可能產生的收益,我認為會賺錢的事情,不需要太久期待,而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如同一個自動存錢的撲滿,這才能讓自己越墊越高…
更何況,一直都在賠本的階段,對於士氣也是一種打擊,越做就越縮水,最後就消失了…
人不能永遠活在期待中,企業也不行,夢中就會有醒的一天,如果每一步邁出去都不踏實的話,遲早會摔個四腳朝天,賠本跟投資如同一體兩面,永遠要丈量眼前的水有多深,免得讓自己溺斃…
同意博主的意见
赔本圈地的策略未必真能圈到市场
真正要做到有续经营
非要产品和服务做好不可
像在澳门赌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