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管理者该重视过程还是结果?-三十而慄

前年出差到上海,在汉庭酒店客房发现一本书《别做正常的傻瓜》,随手翻了几页,觉得不错,但由于来去匆匆,一放就是二年,前不久在当当买书,又想到了这本书,就顺便买了一本。总体说来,内容不错,通俗易懂,揭示了生活中许多误区。

但是,对于该书作者奚教授提出的“结果误区”的观点却不敢茍同。第一次接受“结果导向”理论是参加锡恩公司的一次培训了解的。我当时是做销售管理的,“结果导向”给我了非常有价值的启示,我觉得每一个公司,在潜意识中都在或多或少按“结果导向”的规则运行。奚教授提出“结果误区”的观点,认为有时候过程重于结果。他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二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成功率高,第二个项目成功率低。A经理选择了第一个项目,B经理选择了第二个项目,结果,B经理为公司赚了100万元,而A经理却赔了100万元。那么,分配奖励的时候,应该重点奖励给谁?奚教授说,多数公司会奖励B经理,这是结果导向。但是,奚教授认为,B经理的成功具有“偶然性”,如果奖励B经理,就意味着公司鼓励“盲目”。

我觉得,这是一个学者单纯从理论角度的分析和判断。从理论上讲,奚教授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实践证明,许多从理论上讲是正常的观点,却误导了无数企业。因为,任何理论虽然是通过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没有任何理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不懂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创业者可以成功,而无数学者、教授只能在大学讲坛上夸夸其谈的主要原因。

就奚教授所讲的例子来说,项目的成功与失败本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

第一,成功概率的高与低。专家也好、公司内部评估也好,很精准吗?凭什么认定A项目成功概率就高?如果抛开其它因素,项目结束后,应该反思的不是过程与结果,而是当初对两个项目的分析评价体系。

第二,即使这个评价是准确的,更应该奖励B经理,为什么?项目的成与败,概率的高低所占比例应该不会超过执行能力在项目成败中所占有的比例。太多的公司运作同样的项目,但为什么只有少数公司赚钱了,而其它公司却赔钱呢?执行能力在一个公司的经营中,至少要占成与败的51%以上。

第三,不排除“偶然”因素。中国人历来讲做生意“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这“天地,地利”都是非人力所能够控制的外部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叫“天助我也”!老天都奖励他,你还有什么不奖的顾虑?

第四,退一步说,如果奖励B经理会涉嫌鼓励“盲目”的话,那么,奖励A经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好项目也可以做“砸锅”了。在只有两种选择的时候,你是愿意向员工传播“事情做的好坏无所谓,选择项目是第一位的”价值观点,还是愿意向员工传播“选择上可以有失误,但只要有好的结果就可以受到奖励”两中不同观点中哪一种呢?

结果导向并不代表对过程可以不闻不问,关键的过程是要关注和监控的。但是,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只能看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制,员工下岗时常抱怨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但是,没有创业价值的苦劳其实一分钱不值!

我一向尊重专家,但从来不盲目信奉专家。就国内来说,太多的专家是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包括社科院、北大、清华等各类商学院的专家教授,他们讲的理论、观点你可以去听,但要有分析、有选择地运用。对于实践的真正指导意义,他们讲的东西远不及牛根生、马云、柳传志等企业家们讲的“实惠”。

不重视结果的公司一定难以长久发展下去。

*本文作者:汇才猎头,位于北京,一家专注于广告传媒、快速消费品、酒店和IT等行业的专业猎头公司。转载请注明原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