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ndroid Market上面可供免費下載的圖書越來越多了,大部份都是採用ePub以及網頁化的閱讀方式呈現,這不禁讓我懷疑其版權授權的問題,而不僅是Android,連同iOS上面的小說相關圖書也早已蓬勃發展,除了早期小團隊之外,出版社慢慢也開始作一些嘗試,因此移動閱讀市場一下子就熱了起來…
這是個好現象,越多作者越多的出版社願意參與,這個市場才有機會快速的成長,畢竟用戶是需要被教育被宣導的,不可能緊靠某一個人就可以把他做大,然而,我還是要強調一點,就算是測試,也要用對方法並選對題材,否則大費周章的做了一系列測試,其結果差強人意,就認定了這條路行不通,這到底是市場趨勢有誤,還是根本就搞錯了方向?
數位出版長期都是我關注的話題,過去幾年的時間一直致力於這個趨勢的推動,而最近因為參與了一些項目,因此特別關注移動閱讀這個領域,我也實際的體驗了不同閱讀載體的閱讀體驗,以硬體設備而言,確實E-Ink這種顯示器的感受會比較好,尤其是在搖晃的地鐵之上,用手機或者iPad這種背光發亮的閱讀器,看沒多久眼睛就受不了,在這種發光的閱讀器之下,看書比玩遊戲還要累,因為看書一直專注的盯著某一個點,眼球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的接受一個光源,很快就疲勞了,當然目前E-Ink還無法推出高畫質的彩色顯示器,因此這個話題也只能寄託於技術的持續演進了…
而本文我想要強調的是軟體方面的閱讀效果,這又分成兩個層面,第一閱讀界面以及讀者使用上的體驗,這個部份,請大家參考我前年寫的另一篇文章《電子書閱讀器還必須更像書本》,這邊我想談的是另一個問題,到底數位閱讀的讀者喜歡什麼樣話題的電子書…
也許你會認為,走進誠品書局或者新華書局,暢銷書排行榜上那些圖書就是,這點沒有錯,問題是這些圖書非常的熱門,也非常有限,勢必只有少數的或者大型的數位出版商可以取得版權並且發佈,否則就只能用"盜版"的方式進行,不管是前者或者後者,這都不是長久之計,要不花大錢買版權,要不承擔法律風險,這都不是多數的數位出版商可以做的事情…
再者,我認為至少目前這個階段,閱讀電子書與閱讀實體紙本書的讀者只有少部份的重疊,這就造成了我想說的一個要點,實體紙本書的名家或者實體叫好的作品,不見得是數位出版上暢銷的作品,當一些名家作品的作品在App Store上面發佈的時候,我們驚訝的發現,這些作品無法進入熱門排行榜,甚至下載量都寥寥無幾,這是個很奇特的現象,因為喜歡閱讀電子書的這群用戶,他們也許不常走進書店,也因此這些所謂的名家陌生,這些名家只是其原本的發行管道的讀者心中是名家,當受眾改變,就豬羊變色了…
所以說,選題材很重要,既然原本的名家不見得是電子書暢銷與否的保證,那剩下的就是提供什麼用戶感興趣的話題內容來吸引用戶下載並閱讀了,畢竟下載電子書不像走進書店,還可以拿起來翻閱,甚至看了一大半才決定買回家,電子書只能靠書名、簡介、部份節錄章節內容的試閱甚至是讀者的評分與評論等,因此一本書的題材對於讀者是否願意付費或者免費閱讀,影響深遠…
然而,電子書又分成兩個族群,用PC閱讀族群以及移動閱讀族群,這在內地尤為明顯,因為PC閱讀者通常為學生的這個階層(十多歲),而移動閱讀則兩極化,其一是上班族以上的閱讀族群,另一是父母買了電子書給幼童閱讀的幼教族群,這也是因為收入所造成的,說到這裡,大家就不難想像,對於這些閱讀族群應該提供什麼樣的閱讀題材了,如果我們在移動閱讀上提供一些校園題材的電子書,這銷售極可能會有些令人意外,因為上班族可能比較關注的是職場或者都會方面的題材…
另外,要提到的一點是,數位閱讀還有一個特性,這點也是我一直強調的快速消費,這些用戶每天接受了大量的訊息,因此他們可能沒有時間接受長篇大論,是以類似金庸、古龍般的大作,也許有許多人下載,但卻不見得閱讀,是以其他作家的類似作品就沒有那麼受到歡迎,唯獨只有一種例外,漫畫或者玄幻小說,但這又要因應不同的數位閱讀族群而提供不同的題材,這點也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的雜誌,剛開始上到App Store都會有不錯的下載量,但是慢慢的他往後每一期的下載閱讀量嚴重的遞減…
總之,我一直認為這個數位閱讀的趨勢不可逆,但是找對方法找對方向很重要,畢竟我們看著歐美市場在電子書上的一些大躍進,確只能羨慕,其實這更應該深入研究原因,我們不能一昧的照抄別人成功的模式,而更應該關注華文甚至亞州市場的一些特性…
PS. 如果您有數位出版的打算,請您參考我們一個密切的合作夥伴iCheersApp的解決方案,iCheersApp與兩岸三地不少的作家漫畫家合作,發佈了不少的圖書應用程式,並已經在移動閱讀的數位出版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感谢作者的无私分享。
這個是嶄新的市場,不過我認為如果電子書只是承襲著紙本書的風格,不太能夠長久,如作者所說的,需要改變與創新,這也是目前出版社以及作者較大的挑戰吧~
非常专业的分享,学习了,也期待博主关于电子书以及数字出版的更多分享。
個人認為必也正名乎, 如果數位閱讀繼續要用”電子書”這個名詞, 是不會有發展的; 因為”書”的定義及框架, 限制了數位閱讀的發展, 出版社用出”書”的概念及作法在出所謂的”電子書”, 但是在數位閱讀的時代, 為什麼需要有出版社把數位內容做整理, 做出”書”的必要?? 像我在閱讀本篇文章時, 我就是在做數位閱讀, 我會透過搜尋, 篩選的方式找到我要的文章來閱讀, 我不需要所謂的出版社找了一堆我不要的文章, 做成一本厚厚的雜誌, 然後做成電子檔, 就說要賣我一本數位雜誌; 就像以前唱片行一樣, 數位音樂一出來, 就完全不行了, 現在消費者會願意以1美元去買一首自己喜歡的歌(其實10首還是要300台幣上下, 和以前CD的價格是一樣的), 卻不願意去買唱片出版社兜了10首歌的CD, 所以在數位閱讀的時代也是一樣, 出版社必需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及工作的內容, 而不是依照”書”的概念, 把電子版的”電子書”, 強推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