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虛實整合到跨界整合-三十而慄

最近正在閱讀一本書,《黑客與畫家》,是美國知名的創業投資人Paul Graham的網路文章所集合成書的(由阮一峰先生翻譯),講述他如何從一個夢想成為畫家的理想,轉變成為一個利用軟體開發創業,進而變成協助年輕人創業的一些過程與故事,而在開篇的一句話,引發了我深深的共鳴,他說:「所有東西都正在變成軟體。印刷機誕生之後,人類寫過多少字,未來就會有多少家軟體公司。」…

這句話看似很簡單,多數人可能覺得不痛不養,以為順理成章,現在是出版社印刷實體書,未來就變成數位出版社發行數位出版,而後電子書就正是成為主流閱讀物,也許在未來這是沒有懸念的推論,然而大家想過,至少我們身處的這一刻,這其中須要有多少不同專業的搭配嗎?

由於購物行為的轉變,大家開始重視虛實整合的這個新話題,最近很多人提到所謂O2O的概念,所謂的online to offline,藉由網路媒體或者自家網站的帶動,讓消費者到實體店裡頭成交或者體驗,並認為這是一種新的趨勢,但在我的眼裡,這只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網路行銷應用而已,過分一點的說,這是脫褲子放屁,講給外行人聽的話語,然而,即便說到了這個外行人都容易聽懂得份上,虛實整合這件事,真正做得好的傳統企業仍舊屈指可數,反而一再被手握重金的電子商務業者反攻,所以說,這還是觀念上能否打通,以及有沒有找到對的人來作的問題,老闆很多時候成為了企業的天花板…

也因此,大家都會說這很簡單,不就是實體百貨公司變成網路商城嗎?不就是實體的出版社或者實體的書店變成網路數位出版嗎?

沒有錯,確實很簡單,而且用一句不到十個字的話語就可以把他完成的詮述出來,按照風險投資界專業的話語來說,這還是一個很棒的商業模式,就是因為他簡單明瞭,然而,事實上這件簡單的事情,背後確一點都不簡單…

這是我最近在作一個移動數位娛樂的項目寫商業計劃書的時候所反思到的,尤其,很多朋友質疑我,這麼簡單明暸的事情,他的門檻在哪裡,如何作出差異化,我當時只是笑著反問,既然是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大家想得到作不到?因為這只是看似簡單,而其背後有太多需要去做資源整合與談判的的細節…

我們來細看,一個好的數位出版需要涵蓋多少層面?首先,你要有自己的網站平台,如果要做到移動數位閱讀,那還要有跨平台的終端閱讀應用程式(比如:iOS、Android、OVI),你還必須瞭解未來哪些移動終端將成主流,該如何提早佈局,然後,你必須知道每一個閱讀的終端的使用者是什麼樣的人群,推薦合適的出版物給他們,再來,一個好的閱讀環境以及界面設計(所謂的UI/UE),再來,你要有本事跟出版社或者版權人(可能是作者)談判並取得他的信任,願意把版權授權給你,而且數量不能太少,最好你還能告訴他,哪些題材適合什麼樣的閱讀終端人群,還有,你還必須為自己所出版這些電子書或者娛樂內容作銷售與行銷,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管道,你可能需要自己的網路書城,或者透過一些網路行銷的方式來帶動銷量…等等,這裡頭牽扯了多少的專業,大家可以一個一個清點,也就是說,這不僅僅是虛實整合,他還是跨界整合,而且一跨,跨了好幾個產業…

這就是每當我在數位出版這一塊,有新的想法要嘗試之時,我找了幾個應用程序的開發團隊來討論,希望他們幫我開發一些前端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幾乎都異口同聲的說,我也曾經想過這個念頭,可是我只能作軟體開發,在版權取得以及市場推廣這一塊,我們努力過,但還真的沒有能力作;而另一方面,在跟一些出版社的朋友討論到版權合作之時,他也會說,我們曾經自己開發過自己的應用程序,可是做出的東西怎麼看怎麼怪,而且關鍵更是不知道怎麼行銷,很多暢銷書,卻沒有實體書那樣的成績…

是的,很多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跨界整合的失敗,加上自己的理解有限,經常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這還導致了部份的人因而得出了錯誤的觀念與判斷…

這就是原因,也許假以時日,他們也能夠建立起一個合適的團隊,但這件簡單的事情,卻做起來卻不如大家所想像那般,數位出版只是一個時代轉變過程中的典型案例,跨界整合其實還涵蓋在這個行業以及領域中,如何掌握這個商機,除了經驗的累積之外,更重要的還包含了結識各行各業的朋友,尤其在不經意的聊天當中,經常可以激發出令人意外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