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的來勢洶洶,影響的不僅是零售的通路渠道,喜歡在網路上購物的宅男宅女野從一開始只搶便宜買特惠商品或者低價商品開始有所轉變,不少人也開始在網上購買奢侈品,甚至對於網路購物的依存度也越來越高…
其實大型的網路購物商城,就跟實體的shopping mall或者百貨公司一樣,應有盡有,而且沒有導購人員在一旁跟著你,無形中給你一股莫名的壓力,因此也讓更多人輕鬆的購物,甚至有些人選定了商品之後,還會到實體賣場瞧瞧,然後回家上網購買…
這些網路購物商城也如同實體的賣場一樣,都是商業房產的概念,都需要人氣,因此一個需要好地點,另一個需要高且優質的網路流量,然後透過切割的方式,把流量、買氣帶給進駐的店家、品牌,讓他們能夠獲得較高的效益…
根據我的觀察,尤其以中國幾家連鎖大商場為例,也許現在這個時間點切入電子商務有點慢,但基於其品牌、線下的實力,如果善加利用,還是大有可為,我認為有幾點可以借鑑…
首先,結合本地化(local)、移動化(Mobile)以及電子商務,我想電子商務的概念大家都比較懂了,然而現今比較流行的LBS,則仍然限定在較高端Smart phone的用戶群,所以多數人先入為主的認為這還不成熟,因此選擇觀望,但我認為這個概念嚴重的忽略了一個要點,這群人也許是比較有消費能力者,也是比較喜歡新奇、潮流的商品者,而更可能是意見領袖,他們樂於秀出自己,也秀出一身的裝扮與裝備,因此他們往往也是帶動時尚、帶動流行、甚至帶動買氣的特定人…
而結合本地化以及移動化,還有一個好處,在上海很多人之所以使用維絡卡,是因為他們到了一個地方,才開始找吃的找娛樂,而維絡城在地鐵中的系統正滿足了這個需求,而唯一可以與之匹敵的,正是目前所謂的Shopping App或者地區化導購App,更關鍵的一點,當我們在一個同時有很多店家銷售同一商品的大商場中,可以透過APP連結到系統中的比價系統,找到應該在哪個店家買比較便宜,甚至是好評較多…
第二,既然要搭建虛擬大商場,那就可以如同實體賣場一樣統一收銀,甚至由服務中心統一安排快遞來做配送,尤其是一些賣場中的店家都自行開設了淘寶店,如果由商場的總管理中心初來整合協調,搞不好整體在金流物流方面更加有優勢,可以讓大家都享有較好的服務以及較低的成本,再結合線下付款取貨,或者到實體店來試用體驗,這就成了前陣子大家再談的O2O的作法,試想很多的購物網站開始找尋地點建立客服中心或者實體體驗店,不正是這個道理,這應該是未來最主流的商業模式,畢竟真正能夠做得到的購物網站應該不多…
第三,透過互聯網的銷售管道以及傳播力量解決實體店家的庫存與呆貨,零售業者最怕的當屬滯銷的庫存以及跌價的損失,因此每到了換季時節,商場總有特賣,也總是擠滿人潮,而這些東西如果拿到互聯網上做清倉特賣,應該會一舉多得,解決了庫存變現,也可以帶動網站流量,又不影響正常生意,關鍵是線上跟線下可以有各自的定位,不用等到季末,隨時都進行特賣,甚至連著還可以帶動高價商品的銷量,或者發送一些優惠券讓用戶回到實體店購物,而實體商場也可以更精準的定位在服務既定的客戶群…
第四,資源的交錯運用,比如說實體的賣場中總有一些廣告資源位是賣不掉的,通常用來配送,而這些是可以利用起來打網路商城的廣告用,增加網路商城的能見度,起碼對商場內的店家的信心有顯著的幫助,而相對的,網站也可以作為實體的互補,讓走進實體的消費者不再那麼的徬懷,甚至擔心被宰,因為網路可以對這些品牌或者店家提供評價參考,整體的提升了更優質更安心的購物環境…
最後,我想提到一點,專業分工與授權很重要,為什麼很多零售業做不好電子商務,甚至留不住好的網路人才,正是因為線上跟線下的差異太大,而線下往往認為電子商務的根本還是商務,網路只是附帶的成分,如此一來,這件事情就不可能做好,如何這麼簡單的話,還需要網路人才嗎?又怎麼會受到純購物網站的威脅呢?
拜讀了。
不错。
只是相当多的实体商城拥有者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相当不错,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