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没有感觉的影响力-三十而慄

想一想,你是不是跟比较胖的朋友在一起会吃得尤其多?是不是在“建议捐款数额50元”比“建议捐款数额为100元”时少捐不少?是不是明知道用不上,还是会在买家电时购买“保修延长”的服务?

这都是一种选择,但你想过为什么会这样的心理反应吗?

今天拿到了一本书,《助推》(原文书名为Nudge,作者为理查德 H.泰勒以及卡斯 H. 桑斯坦),就中文字面的翻译应该是:用肘轻推,悄悄推,引起注意。翻译后在书名前面加个助,我想应该是有帮助的推动。

什么是助推?根据书的扉页这样解释:“不用强制手段,不用硬性规定。却能保证你同时收获‘最大利益’和‘自由选择权’。这股轻轻推动你做出最优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你的选择不是被迫的,就是说当你做出选择行为的时候你会认为这个行为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二是你选择的结果是“选择设计者”所要的,只是你自己感觉不到。如同本文第一段的描述那样。。

简单的说“助推”就是他人—当然也包括组织—用你感觉不到的方式影响你的选择行为,以达到“他”的目的。这就是泰勒提出的“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自由主义”指的是你的选择行为是你自己自由做出的—你的感觉而已;你的这种行为是“他人”设计的带有强制色彩的方法左右的结果,所以称为“温和专制主义”。

一般人都知道,摆在货架显著位置的商品会卖得更快,放在床头的书籍会早点看完,简单的指令工人会最先完成,《助推》书中的例子虽比这些可能更有趣,如在阿姆斯特丹机场,为了防止男性小便池的喷溅,工作人员在小便池的中间设计安装了一个苍蝇,男性出于“瞄准”的心理,嘘嘘的时候就有了准心,喷溅率大大降低(参考《助推》第4页),或者一位医生建议病人做手术,说:“这一手术的成功率为90%”会比病人听到“这一手术的失败率为10%”更愿意接受手术。(参考《助推》一书第38页)不同的措辞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助推,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形中默默地的引导。

其实当我们从事社会媒体的营销与带动时,这个观点也挺重要的,我们给与选择圈,却在其中也适当的给与了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引导,而不要直接抛出生硬或者直白的广告素材。

这是因为想改变人的行为,需要强制更需要助推。不信可以看看法律的规定,限制人们不可为的行为屈指可数,人的大量行为是没有明文规定的,也很难明文规定。人们受制于知识、认知、经验的限制,有些行为对己对别人甚至社会都没有好处,需要改变以利于人与社会往好的方面转化,要改变这些不能明文规定的行为,“助推”就派上用场了。助推的好处就是既左右了别人的行为又不被别人察觉,减少了矛盾的发生。

助推除了一种温和的推动外,更可以是一种鼓励的机制,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作为领导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看你如何激发员工的潜在工作能力,并合理地为公司提供有效服务。在激励这一方法中,奖励和惩罚均是有效的手段,重点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性情与需求,进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奖励可振奋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惩罚,却可加大员工的危机感,使之背水一战。须知,置于死地而后生,兵必胜之理,关键在于奖罚要分明,不偏不倚,并能切实落到实处,方可产生切实的功效。

这其实时一个人人都知道且易懂的道理,往往都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找个时间阅读下这本书,也许会给你不少的启发,这也算一种“助推”。

*本文大量引用了互联网上的讯息内容,如有冒犯,请来信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