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跟電腦越來越密不可分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多的人生體驗通過電腦屏幕上閃爍搖曳、虛無縹緲的符號完成,最大的危險就是我們即將開始喪失我們的人性,犧牲人之所以區別於機器的本質屬性…
這是尼古拉斯•卡爾幾年前在《大西洋月刊》上發佈了“Google是否讓我們越變越傻?”一文的節錄,他想表達的是,隨著internet的長足發展,人類自古以來的閱讀模式已經慢慢的在改變,而人的思想也因此正在退化中,人類越變越傻,他說,「過去幾年來,我老有一種不祥之感,覺得有什麼人,或什麼東西,一直在我腦袋裡運作個不停,重繪我的‘腦電圖’,重寫我的‘大腦記憶體’。」 「我的思想倒沒跑掉—到目前為止我還能這麼說,但它正在改變。我不再用過去的方式來思考了。」。
這導因於Google為首的互聯網公司都強調信息交流的效率,並將其作為智力進步的關鍵,然而效率至上的工業理想一旦搬到精神領域,就會對崇尚沈思冥想的田園理想構成潛在的致命威脅,這並不是說促進信息的快速發現和快速檢索不好,理想的說,大腦的全面發展要求我們既能準確找到並迅速解析各種信息,又能無拘無束地沈思冥想;既要有高效率地收集數據的時間,也要有低效率地沈思冥想的時間;既要有操作機器的時間,也要有閒坐田園的時間,也就是我們既要能在Google那個“數字世界”中積極工作,也要能退隱到沈睡谷中靜思遐想。而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正在喪失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狀態之間保持平衡的能力。
歸根到底,就像我們在動物王國中的大部分近親的大腦一樣,人腦的天生狀態是不專心的,我們的感覺對變化最敏感,固定不變的目標成了場景的一部分,基本上會讓我們視而不見。而讀書活動是一個非自然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對單一、靜止目標的關注持續不變,並且不能被打斷。讀者必須訓練自己的大腦,對周圍的其他事情視而不見。在古代,人們就訓練他們的大腦,使之能夠控制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只不過到了互聯網時代,這一切又面臨不同的考驗。
去年(2010),尼古拉斯•卡爾有推出一本書《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中譯本稱為“淺薄”,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就是:互聯網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們。我們變得對掃描和略讀越來越得心應手,但是,我們正在喪失的卻是專注能力、沈思能力和反省能力。互聯網,電腦,有著太多的distraction,每秒鐘都在競爭抓取注意力,結果就是分散無比,“主要”在做的事情,根本也沒有做好。
此外,人們也使用越來越多工具幫助記住要做的事情,而不再把這些任務都放腦子裡,久而久之,人腦子也就不需要記憶整體上的信息了,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人也失去了記憶和在背景裡面處理,消化,長期記憶這些完整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the shallows,膚淺的一代。
我引用了一個網友認為該如何改善這種狀態的幾個建議:
1.安靜的環境很重要,做事的時候就關掉email reminder,電話,甚至關上辦公室的門,門口掛個請勿打擾。
2.去掉facebook/renren/twitter之類的訊息提醒功能,最好只設置在另外一台不常用的電腦上,偶爾看看。不要沒事亂去點。Gmail/yahoo mail checker都明顯顯的顯示在瀏覽器上,統統去掉去掉。定時查收一下就好了。人總以為自己特別重要,一分鐘不回email 天就塌了。其實多數人不過是普通人,一天兩次撐死了。
3.給自己留出大塊的,完整的時間來完全集中精神做事。有意的訓練自己get deep的能力。完全的single tasking恐怕還是做不到。但是考慮“用進廢退”說法,至少讓集中注意做事,比如讀書,學習,工作,寫東西啥的,佔生活的較大比例。而把multitasking用在生活其他場合,比如做飯的時候聽聽東西,吃飯的時候跟家人交談甚麼的,還是可以的吧。靈活安排進度,30分鐘做出4菜1湯上桌子吃飯的能力,還是不要丟失的好,如果只適合損失了集中精力編程的10% synapses,我也認了。
4.做事的時候用一個單獨簡單的notebook之類記下腦子裡面冒出來的各種無關想法,快速寫好,然後趕緊回去做事。
5.使用EverNote之類筆記軟件的時候,經常擔心他會代替自己去嘗試努力記憶這些信息,但是好像也沒有辦法丟棄不用。最好應該經常的翻看一下,熟悉一下,幫助大腦而不是代替大腦的記憶。
6.控制信息來源。想起來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裡面說的,這本書是要講有效性effectiveness,而不是講效率efficiency。忙碌的收集各種信息,卻貪多嚼不爛,以為自己知道很多,可是不過是短期記憶,膚淺的理解,或者頂多囫圇吞棗,還不如放慢腳步,仔細處理對自己最重要的那些信息,不要去貪心的接觸太多。
7.關於電子書。電子書裡面繁多的點來點去的功能破壞了書的連續性以及順序性的閱讀。但是不看電子書也太現實,建議忽略掉所有添加功能,只是依據書的邏輯來看,而不要亂點就好了。慢慢訓練應該還是可以做到。
8.經常的監控自己的專著力,比方說目前長時間的讀書不超過20分鐘。編程,備課,解題偶爾可以2小時左右。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幾個月後能連續看上1-2小時的書。
最後在用一句話作結語:成功等於3%聰明才智+97%抵御互聯網干擾。
(Image via Mediapunk, CC license)
好文章,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