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型公司模式的價值觀-三十而慄

上個月在北京參加一場Apple舉辦的基礎教育應用的閉門會議,會議最終我個人總結了一些與會這些從事兒童早教App團隊的幾個特點,首先幾乎大家家裡都有個寶寶,第二不少人出於教育或者服務的心態來做這些事,第三大家都體認到這是一個長期且辛苦的行業。

在這場會議之前,因為我們從事移動平台上的數位出版,因為這個行業還在產業的最前端,因此不少VC前來找我們瞭解目前發展的情況,其中有些評論我一直記得很清楚,某些VC明確的跟我們提到,如果他想投資1000萬,他會找一個快速回收且報酬率比較豐厚的項目與產業,因為他們是VC,所以我也沒有多做解釋。

上述這些跟領先型公司模式有什麼關係呢?

最近正好看了IT時代週刊上面的一篇文章《領先型公司模式值得仿效與提倡》,作者是哈佛商學院的教授羅莎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被譽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50位女性之一,順著這個話題我找到了這個作者的一本書《公司的王道:商業精神的未來讀本》(原文書名為Super Corp),作者一再強調的觀點是領先型公司模式絕不是“不切實際的社會改革主義”,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是戰略、創新、員工授權和領導力的新模式,它既有利於企業發展,也有利於世界進步。對於領先型公司來說,更為重要的是擁有一個超越一切的共同因素,即強烈的宗旨和價值觀。

中國的經濟發展起步較歐美國家慢了數十年,同時這十幾年來基本每年都是跳躍式的成長,一年當十年用,在這種超高速的發展環境中,很自然的多數認想到的是如何的創造出最高的利益,如何避免被同業超趕,被上下游企業整並,因此整個環境可以說相當的浮躁,身在其中就很難有過多的思考以及反應時間,而在這個氛圍裡面也很難做長期的打算,更別說建立甚麼企業的價值觀及宗旨,有的話也只是掛在牆上的口號,一些公司期望做到卻永遠望塵莫及的期許。

也許其中有些企業會在賺到錢之後,透過公益或者回饋的方式對於一些偏遠山區或者清貧的家庭、幼童做些救助或者支助,但這些更可能是在他們因為企業或者少數人的利益之下,犧牲了這些弱勢群體的利益而做的一些補償,這樣的行為預期說是回饋社會,不如說是讓他們更心安理的每天睡的著覺而已,更甚至只是要博取一個更好的名聲,或者出於某種目的。

總之,在這個大環境的前提之下,我們很難看到一個真正的領先型公司模式,而是一場又一場的資本操作,首先提出一個運營模式,開始拿投資,建立規模,再拿更多的投資建立更大的規模,準備上市,套現離場,而後就不斷的重復。之前看了一個各個國家中小企業的壽命對比,在歐洲以及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5年,而在中國只有2.9年,相差了近5倍。

但並非這個大環境中就沒有領先型公司,而是他們通常默默無聞,或者比較不容易受到矚目,甚至還可能是嘲笑的對象,如我本文一開始談到的這些早教團隊。領先型公司的價值觀和原則不僅僅意味著本公司的行為應該達到較高的標準,而且還超出了公司邊界,影響到客戶、供應商、分銷商、財務利益相關者等團體,而我認為這更是企業得以永續經營的前提。

可以這麼說,領先型公司在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獲利、員工的人性化管理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四者當中取得了一個較佳的長期平衡點,他們不那麼強調短期的利益,而更重視員工對於企業的向心力、滿意度以及整個社會對於該公司品牌的認同感。

如同羅莎貝斯•莫斯•坎特教授一再提及的IBM、P&G等公司,他們利用自身獨特的業務優勢,為一系列社會挑戰(諸如早期兒童教育、水資源安全和衛生、向殘疾人士提供就業機會、發展小型企業、節約能源和救災等)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像這樣不帶利潤動機地去主動擔負起社會責任,是它們企業文化的內在組成部分,然而正是這種企業文化反而為領先型公司帶來了高水平的業務績效,因此也帶來了利潤。

其實觀察中國的大環境以及總體經濟發展,經歷了過去一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後,接下來將面臨的是比較停滯性的格局,甚至隨著各種成本的不斷提升,過去的榮景恐怕很難再現,將會有更多的社會問題凸顯出來,而慢下來也正是一個應該反思以及改變企業戰略的時機,我期待著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領先型公司的出現,而整個社會也將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