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對於這家公司都不慎瞭解,很多時候甚至連我們所接受到的關於Amazon的報導都存在着某種偏差,以至於這家公司往往被錯誤的解讀,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我認為很大的成分來自於因為Amazon很低調(起碼相對於其他的IT公司),因為他們所做的很多事情,還不到浮出台面的時刻,亦或者講了可能大家也一知半解…

很多人對於Amazon的瞭解,仍舊停留在Amazon是一家網絡零售商,服務了超過全球上億的用戶,在九個國家設有分站,並且還在積極拓展中,而由於是賣書起家,因此著眼于未來,所以也賣電子書,又因為要提供電子書的讀者一個更為方便地閱讀方式,所以推出了自家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而可以這麼說,Amazon還有不少的服務產品,不管我們熟悉或者不了解的,都是因為這些緣故所延伸出來的…

就我個人的觀察,Amazon未來發展的主軸,除了現有的零售之外,還有兩大業務,其一是雲服務,另一則是kindle的業務,也就是說,Amazon不再是我們所單純想像的,以消費者至上,滿足消費者一切需求的網絡商城,事實上,他未來更多的營收成分很可能將來自於IT服務以及數字化的商品…

我對Amazon發展之路的解讀-三十而慄

我想用兩個觀點來說明,第一個客戶至上的理念帶來的kindle,第二個因為專注帶來的雲端服務,我分別來描述之…

我想不用過多的解釋何為Kindle,但這個"產品"一直在變化,最早只是一個閱讀器,閱讀Amazon網站所出售的電子書,但隨著時間演變,多了音樂多了其他的數字產品,而iOS推出之後,他又變成了一個跨平台的閱讀軟體,之後隨著Android系統的推出,我們看到Kindle Fire的推出,Kindle變成了Apple的目前唯一且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除了一個搭在自家操作系統的硬體外,還有自己的AppStore,而因為對於用戶消費行為的把握度,因此Kindle Fire每台都倒貼50元出售,因為Amazon擁有業界第二高的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平均每用戶收入),1個用戶為美金189元,這來自於Amazon專注于滿足客戶的購買需求,不只是實體商品,還包含了虛擬的商品,同時擔心用戶操作的不便,連同硬體都幫用戶準備好…

第二點雲端服務則更妙了,我想沒有人會把網絡商城跟IT服務的供應商聯結在一起,而為什麼Amazon這麼做?起源於Amazon的第三方電商平台,Amazon除了自己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之外,也鼓勵第三方賣家把他的店開到Amazon商城里來,所謂B2B2C的業務,這導致了Amazon需要為了整個商城的流量峰值來做準備,因此在淡季時,也就存在了不小流量以及服務器的浪費,因此索性不如把這些資源銷售給其他有類似對儲存和運算有需求的公司,因為依循着以往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發展到了現在,全球有超過190個國家的數十萬客戶在使用Amazon的雲計算。而這也成為了Amazon推出自家的AppStore以及Kindle Fire時最堅強的後盾…

很多的事情在Amazon這家公司上面,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如同事先準備好的,但如果回到最初的決策點來看,也許也有那麼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份吧...

當然,我認為Amazon能夠走到今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資金實力",畢竟很少有一家創業公司可以做到成立八年沒有盈利,還堅持投入,並且有足夠的資金當後盾,所以,我們不見得要學Amazon,因為面對的市場與客戶不同,而且幾乎沒有一個成功是能夠復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