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網路購物比價與導購推薦-三十而慄

很多人都預測今年將是中國電子商務整併的一年,市場走向大者恆大,而一些中小型的B2C只有兩條路,被收購或者關門大吉(亦可能轉換方向),但我認為這種解釋,只是針對純粹的電子商務公司,忽略了即將加入e-business的傳統企業,而且整個網路購物的市場佔有率才只有整個社會購物的5%不到…

換句話說,網路購物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只是競爭升級,而非走向衰退的跡象,因為路還很長,對實體的影響也會日益加劇…

今天我想要探討的是,如同線下的window shopping,比如說我要買衣服,那我在出門之前必須先選擇到哪一個商場,比如說陸家嘴還是徐家匯,然後就只是在這個選定範圍之內逛,不太可能同時到兩個地方去,因為距離跟時間都是影響因素,而在我出門之前,我選定哪個地點的標準是什麼?哪個地方選擇性多、價格帶比較廣、是否近期有優惠折扣活動、交通地點是否方便、能否順便喝個下午茶之類的…等等?

其實在網路上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比如說我想在網路上買一雙運動鞋,雖然我可以坐在家裡的電腦前面,很快速的瀏覽的好幾個購物網站,我也可以在某一個購物商城(比如說淘寶)打入我要的型號搜尋,但是同一件商品可能有上百千個店家或者好幾個網站同時都有銷售,我該怎麼選擇;又如果,我內心對於我實際想買的東西並沒有那麼明確的想法,可能就想購物,想買衣服,但沒有特定想買什麼品牌、什麼顏色、什麼款式,那我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內接收到上萬個商品出現在我的面前,甚至導致了我的購物焦慮出現,怎麼辦?

我們很慶幸的所謂的購物比價網站出現了,隨即所謂的pinterest網站也出現了,這些服務縮小了我們購物篩選的範圍,也告訴我們市場價格的range是從多少到多少,然而,這些服務的提供本身的價值也許沒有那麼高,因為這樣的事情容易被複製,而且還只是比較表面的服務,充其量,我個人把這些定義為"工具",而不是服務,甚至不足以成為一個網站平台…

我們從服務提供面來看,目前多數比價網站都是靠著收錄大量的訊息,加上不錯的SEO效果,因此所謂的用戶可能不經意地進入這個網站,因而帶著這個網站的tracking code去買東西,因而間接幫比價網站創造了收入,有些稍微好一些就是採用返利模式,讓用戶有貪到小便宜的心態,如此還可能會記住這個服務;相同的pinterest類的網站雖然呈現方式不同,但其流量變現的管道也多半來自於Facebook或者微博之類的網站,對其本身也許有不錯的現金流,但更像是週期性的服務,生命週期也許沒有那麼長…

我認為一個好的購物導覽、購物搜尋或者購物推薦平台,做到上述這些,只能算踏出第一步而已,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用戶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也許用戶是不經意從各種流量管道進來的,但一但進來,就開始針對用戶的拜訪行為(瀏覽行為)以及流量導出的行為作記錄分析,我知道很多購物網站都有這麼做,但做得不好,因為他的商品記錄不夠多,如是一個購物搜尋的平台,記錄了所有購物網站的商品訊息才夠...

紀錄並分析了用戶行為後的產出就會很多種,這很像變形金剛,我這邊提出兩個建議給大家…

其一,客制化服務,透過Data mining,我們可以把一些商品作屬性的歸類,我們可以根據用戶瀏覽商品的作用戶屬性的歸類,我們還可以針對用戶偏好的價格帶對用戶分類,可以設計好幾個維度的歸納,之後就根據這些多維度的矩陣組合(讓我想起當年所學的多變量分析),把合適的商品(價格、顏色、造型...)直接主動地推薦給用戶,如此一來,不僅流量的轉換率最高,而且用戶的喜愛度、忠誠度也有更高的機會可以建立起來…

其二,垂直化的服務,這是由工具轉換為服務、轉換成為平台的一個重要步驟,一個平台必須有充足且有用的內容,而不是一堆row data,這就必須要經過用心的整理與經營,比如說我過去經營的電子書搜索網站,除了用戶可以搜尋到各式各樣各種格式的電子書外,我們還需要引導用戶使用,建立不同的圖書頻道,進一步引導用戶找到想看的書,減少用戶找書的時間,而對於有時間想看書卻不知看什麼書的用戶,我們就透過各種主題式專題導覽的介紹,把一些值得閱讀的好書介紹給他們…

我認為一個好的購物導覽、購物推薦網站平台,起碼要包含了上述這兩點,當然如果還有第三、第四…第N點更好,這才是提供海量的購物訊息,同時又以最user friendly的方式呈現提供的網站服務平台,其實這裡面一直都隱含着一個影子,那就是會員經營管理,採用internet的方式來做會員經營管理,並經由把這些會員綁住,創造收益,對於一個平台來說,其價值就是忠誠的會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