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帶給中小企業的啓示-三十而慄

從1996年開始,Nokia曾經連續15年佔據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在其事業的最高峰期間,全球平均每5.7人就擁有一部Nokia手機,更令人仰慕的是,巔峰時期的Nokia甚至為芬蘭貢獻了4%的GDP,但好景不長,Nokia最近卻傳出可能瀕臨倒閉的風聲,吸引了輿論很大的關注。

Nokia從事業的高峰走到目前在手機市場上節節敗退的地步,到底其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示呢?

啓示一:固步自封

Nokia員工曾經向埃洛普提過建議:Nokia能不能跟三星一樣做到軟體兼容。但是埃洛普堅持只做微軟的Windows系統。當時,埃洛普的回應是,Android也同樣存在很多漏洞,他認為,只要把Windows系統做好了,會比Android更有優勢。

Apple前高管Jean-LouisGassee也透露,他曾接受Nokia董事會的咨詢時就建議Nokia採用Android:“這樣Nokia將與成功者站在一起。”然而由於Nokia擔心“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他的建議最終沒有被採納。

啓示二:夜郎自大應用不開放

手機應用軟體商店(App Store)是一種生態系統,不但是一種新型的工作、娛樂、賺錢方式,更節省了手機廠商獨自開發應用軟體的大筆投入。Nokia至今仍然沒有讓過多的軟體開發者參與到他的平台。比Apple、Google晚一步的應用商店,使得Nokia在智能手機的比拼中處於下風;而此時,競爭對手已經玩得風生水起了:AppStore和GooglePlay應用商店中的應用軟體數量,遠遠領先於其他的手機應用商店,當然這其中也包括Nokia的OviStore。更為重要的是,iPhone和Android還創造了全新的手機廣告經濟。

有人說,作為市場的落後者,要想追趕上先進者,唯一的辦法就是創新,如果一味的模仿領先者,那是注定沒有出路的。然而市場的領先者要做的就不是創新了,反倒是模仿。因為領先者創新一旦失敗代價過大,模仿他人經驗可以最快速的將他們的成功嫁接到自己龐大的用戶規模上,從而產生更多效益。然而也有觀點認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安於現狀,即使是市場的領先者,同樣會被市場遺棄。

啓示三:後來居上模仿也可以成功

最成功的模仿案例非騰訊莫屬,在業界享有“山寨之王”美譽的企鵝帝國,他去年的收入大大超過了網易+新浪+搜狐的總和。龐大的用戶規模,再加上快速吸收別人的先進經驗,不但節省了研發成本,而且避免了新產品不適應市場的尷尬。你甚至想不出騰訊有什麼產品是完全自己原創的,他的主力產品QQ原先叫OICQ,抄的是ICQ。甚至連騰訊(Tencent)的名字也是抄襲自朗訊(Lucent)。

同樣是複製成功的還有小米手機,與時俱進採用Android系統,再套用Apple式飢餓行銷,讓它似乎就在一夜之間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領域的佼佼者。

試想,如果Nokia也做Android手機,我相信曾經的忠實粉絲一定都會去捧場Nokia牌的Android。同時Google一定也會大力支持,因為他同樣要抗衡iPhone。

 啓示四:創新價值

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創新代表非Apple莫屬,這個改寫了手機歷史的電腦公司,特立獨行,挑戰既有的市場認知,把手機變成了藝術品甚至“奢侈品”,它拓展了手機的工業設計美學,它開啓了應用商店時代,它讓觸摸屏變成了叫賣的icon;在增值服務方面,iPhone擁有50萬個軟件提供用戶下載,並且不斷有開發者為其創新應用,它的理念就是不斷創新,續寫領先者的神話;就連行銷戰術上它也敢於嘗試,大膽使用飢餓行銷手段;機海戰術在iPhone誕生之前曾經非常有效,而iPhone結束了這一切。

試想,如果Nokia不一直沈迷於“抗摔”這把尚方寶劍,精藝於手機外觀創意,同時不斷創新研發當初改寫歷史的塞班系統,重視智能應用時代,歷史或許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本文作者為:蘭曉華,中國內地學者,著名營銷學家,出版了《城市營銷》、《給市長上課》、《策劃人手記》《剩女36計》,中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咨詢人,主要研究區域經濟、城市營銷,在旅遊、服裝、網絡營銷、電商領域卓有建樹,擔任過王老吉、搜於特、夢芭莎、凡客品牌戰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