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何處-三十而慄

Part 1.
為了要強迫自己關注生活,所以一直在拍攝每天經過的這個城市的某個瞬間,沒有什麼特別的出發點,也沒有精心的後期處理,就只是如白水般流淌,竟也受到一些關注和認同,某個網站竟希望我能成為這個城市標籤下的首席小編。

跟我聯絡的人說,“你是本地人吧~看你的內容都挺有情懷的~”雖然我在這裡只有3年,但它確實是我的城市,在我還無力遠行時,我就知道,我跟這個城市有某種聯繫,就算高考那年我錯失了到這裡的機會,就算之後這個城市完全和我的生活無關,但最終我還是來了,莫名其妙的。

我的確對很多人和事都有既定的看法,對這個城市,也是如此。每天花一些片段的時間,認真的看著別人鏡頭下和文字裡的上海,發現這個城市是如此的相似而又陌生,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就好像在2個或更多個平行世界里來回穿梭,每個平行世界里,都有這個城市獨特的樣子。而他們鏡頭裡和筆下的上海,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一部分,個中緣由淺顯易懂:"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個地方,透過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風景也會有所不同。"

任何細微的經歷都會創造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而每個抉擇點的選擇都引領了一個新的自我。

Part 2.
有朋友決定要離開上海了,是我們在上海為數不多的可以喝咖啡聊天的朋友,我們開玩笑的說他要“退守”台灣了,他說,說不定一年後會再“反攻”回來。我們都哈哈大笑。

我從不覺得會有哪個城市是非得留下來或非得離開的,所以每次面對諸如“那你就定居在上海了麼”這樣的問題都顯得無所適從。

一方面,的確是沒有什麼太遠的計劃,剛到上海的時候說,大概會在上海呆上1、2年吧,一晃這就是在上海的第4個國慶了,接下來是否會一不小心就呆滿10年,或者突然在下個月就起身去往另一個城市,對此永遠保持著開放性;另一方面,在我們選擇離開某個城市去往某個城市時,其實每個城市也在挑選著適合它們的人,很難說我們和城市到底是誰選擇了誰。我更願意做一個接受感召的人,我相信應屬之地的存在,而只有當內心和城市有某種沒來由的契合時,所謂應屬之地才會出現。

我只知道,這裡並不是我的應屬之地,我仍會起身,接受某種感召繼續前行,但也有可能不小心我就在這裡度過了我的一生。

Part 3.
我並不喜歡在城市生活,越喧囂,整個城市顯得越落寞,上海更是這樣。滿城的高樓大廈,反射陽光的落地幕牆,一次又一次打破的世界高度,都更讓我感覺到這個城市的落寞,這就像一個風華女子,只能靠高貴的外裳、華麗的珠寶、濃妝艷抹來吸引目光一樣讓人覺得心涼。

記得剛到上海來的時候,對這個我嚮往多年的城市心生厭惡,巴不得第二天就能打包走人,但時間逼著我冷靜下來,我決心要去找一個更好的上海。地鐵和雙腳帶我走到光華的背後,才漸漸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脈搏。

城市總是在那裡,有時只是我們自己沒有準備好而已。

Part 4.
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會呆在或離開某個城市,絕大多數人應該都說不清楚,我也說不清楚,但我們總是要選擇在這裡或那裡生活。

在哪裡生活,似乎多少還有點身不由己的味道,但如何生活,完全取決於自己。如果能更好的生活,就算可能抵達不了應屬之地,也算是沒有辜負我心了吧。

之前我透過每天一張照片記錄了我所生活的城市,以上海為主,夾雜了幾個零星的大陸其他城市,一度我把它發佈成了APP,但只有for iPhone的,分享給大家,《從心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