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不是搶你現有的生意-三十而慄

在過去品牌面對不同市場不同通路,他們會採取不同的型號、不同的條碼編號、或者不同商品包裝等等些微的差異,建立起一個小小的障礙,擾亂消費者的直接商品對比,並用以避免商品的跨區串貨,方便市場的管理,以及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這是因為地理區域即使只是隔了一條馬路,都是一個有形的隔離,再加上實體店裡面的一些管理與規定,比如說商場內禁止拍照,禁止抄價格等等,形成一個對商品、價格的保護…

不過隨著網路的普及、資訊的透明、網頁對比的便利性,而隨著網路上個人賣家的出現,電子商務全區化的經營,原本這些藩籬已經不再那麼容易的建立,消費者能夠在購物決策之前,很容易的得到許多的建議,而且也很容易取得相當較低的價格,而實體店裡面禁止拍照這個規定,更成為一種被多數消費者當成很不識時務的規定(免費幫你在網上宣傳還不好嗎?當然有少數類別店有其避免的必要)…

對於實體企業而已,或許是老闆的因素,或許是企業的保守性,也或許是固守著習慣的成功方法,即便實體的影響力在網路上發酵,但由於受到網路上熟悉這個市場操作的新競爭者強力競爭,也面臨市場逐漸被侵蝕的狀況,這個狀況更進一步的從虛擬世界影響到了實體的生意(所謂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接觸過不少傳統企業的經營者以及決策者,十個有九個都感受到網路的威脅,但其中有一部分人認為網路不成氣候,忽視了這個競爭;一部分人視之為洪水猛獸,避之猶恐不及;這沒有對錯,因為這原本就不是他們所熟悉的,有誤解或者一開始選擇觀望都是出於他們的固有的生意邏輯與思維,當然極端一點說,痛過幾次才知道怎麼因應…

試想美國總統Obama利用網路工具不僅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失業率高於7.4%的情況下競選連任成功的總統,還打破了“誰花錢多誰就會贏”的規律,那你的企業呢?

我想分享一下從網路上整理出來幾種傳統企業(線下有一定基礎的)如何透過線上線下的整合來讓他們的企業更上一層樓的幾種做法,也許從中能夠找到一個較為合適的切入點,幫助現有的事業,可以免於在互聯網的洪流中失去了競爭力…

1.Online to Offline (O2O):從線上到線下,其核心是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現實的實體店中去,然後線上支付購買線下的商品和服務,再到線下消費,以此來增強線上線下互動的一種行銷模式。

2.Online and Offline (OnO):即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網店)融合的一體化“雙店”經營模式,可將線上消費者引導至線下實體店消費,也可將線下實體店的消費者吸引至線上消費,從而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通、資訊互聯、相互增值,是實體商業第四代交易模式和標準,然實際上線上線下關聯不是很緊密。

3.Online interacts with offline (OIO):線上線下互動經營,即除了電商提供網購服務之外,實店連鎖可以給予消費者與商品面對面接觸,並且為消費者提供交貨或者送貨服務,彌補了電商平台經營服務的不足。

4.Online mixes with Offline (OMO):線上平台與線下體驗店完美融合,平台在為體驗店引流的同時,體驗店則成為線上虛擬世界裡的店鋪,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大大提升了消費者購物熱情以及用戶體驗。通過整合並把關線上線下多方優質資源,招攬品牌商入駐平台,而後線下增設“體驗店”,顧客在體驗店把玩後上平台系統終端進行訂購,完成訂單後由平台協調發貨。

上述的這幾種方法,各有各的好處以及缺點,我認為每個企業都可以找到一個方法來嘗試,也許可以逐漸的發展成另一種,或者是混合方式,我想強調的是,電子商務不是惡魔,但確實對實體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他是一個新的市場、新的工具、新的通路,讓你跟消費者的關係更緊密、更直接,提供更好的服務,甚至讓線下的生意越做越大,進一步讓企業的市場、影響力更加的脫離地理的限制,找到更適合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