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发的三十岁-三十而慄

出神时会想起自己年少时的光景,若是能回得去,大部分人都会很愿意回到那个时光里。而今执念的地方越来越多,尤其身为男子,在如今这个年纪倘若没有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时不时便食不甘味,虽然也会恨恨地去骂几句含着金汤匙的人是如何地靠着自己的好命得到一切,却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消磨了志气。

其实且不说成功定义的多种多样,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纪早就明白了什么是自己应该去争取,而什么又该是自己放弃的。偏偏过去投入的也多,爱的那份感觉更像是“过去那么努力付出的自己”而非成功本身。追逐的目标也忽远忽近,知道每天都要奋进却说不清自己想要的物事究竟为何:每天带着沉甸甸的背包通勤为的可不只是带着一份薪水回家而已!

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积累起自己一万小时的经验,用自己对工作细节的准确把握使自己工作体面,回报丰厚。在空闲的时间他们生活中产,收获了旁人艳羡。或者是心怀理想,只要衣食饱暖,他们便愿意去做一切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事,比如北漂寻梦的年轻人,也许是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也许是一个商演一展歌喉的机会,对他们来说,首先对自己的天分深信不疑,加之刻苦耐劳,更寄望于一朝成名天下知之后的回报。

就像去年奥斯卡《艺术家》里的女主角一样,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机制已经成立,而总有人会中这个乐透,所以总有人前赴后继,就好像城市里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命不凡的感觉一样。

这样的认知失衡很容易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因为我们不再是茹毛饮血的个体,我们几乎可以随着科技做到过往完全不可能想象的事情,而依赖着科技产品,我们的感知能力都得到了延伸,渐渐觉得这一切都是个体所能做到的。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悬崖峭壁上一跃而下而毫发无伤,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意地将一个信息传到千里之外而无需像周幽王博美人一笑而国破身亡------要知道你如果不拿起手机回复女朋友发给你的微信的话才真的有可能要你的老命。这种天长日久的移情,慢慢使得我们内心不自觉地膨胀,开始认为自己在这第一视角的世界中是唯我独尊,就好像我们老祖宗认为我们一直是天朝上国一样。

当然还有一类人他追求的东西比较简单,不管你怎么去划分他的需求层次,概括起来无非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坦白说价值观念如果不同不在一个体系之中会很难评价,但是毫无疑问这其中也会有人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即便是闭着眼睛选一条路,小概率事件依然意味着有发生的可能。

于是我们试图把兴趣和赚钱结合起来的人更容易首鼠两端。只追求财富显然不是我们能说服自己去努力的方向,没有那种强烈的欲念本身就很难成事,同时你又受到现实的打压,最最要命的便是我们只会盯着那些在自家的果园里开始收获的人。想要不推倒重来去追求捷径很难,因为在你犹豫的当下无数人在干你还没有下决心去干的事情,他们之中很多都成功了。当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如同在股票市场中接了最后一棒。如果上来就抛弃自己过去的坚持,又是一件前景明晦不定的事情。而且这又算什么?经济学已经归纳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些词,每每的衡量都会让人有种长夜痛哭的冲动。

所以我打算在这个年纪建议大家去把握那所谓的诸多个玻璃球:我已不再是被遮蔽双眼的坐骑,让一切喜乐安详充满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家人或者健康或者爱情和兴趣,都是需要即时去把握的东西。

如果还想有所作为,那么想想自己希望达到的事业的上限与下限:一个是我们的人生顶点,一个是我们的安全红线。这样你可以得到很多人生的成功区间,加以标注后我们便容易找到自己所能承受和欣赏的范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风险偏好者,但我也在理性地校准自己的承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