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經濟學-三十而慄

房價上漲,物價上漲,學費上漲,石油上漲;但是薪水不漲,再怎樣努力縮衣節食還是趕不上通膨的速度,面對茫茫然的未來,究竟該如何是好? 最近我開始對於經濟學產生點興趣,發現國外,尤其是英國(資本主義創始的地方)對經濟體系有了不同的派別,目前所看到的資本主義再也不是唯一的路。這這裡希望用輕鬆淺白的文字,跟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畢竟我的背景也不是學商的),如果有專家讀者發現有誤,歡迎隨時來信交流喔。

因為每月固定為兩家環境保護雜誌撰文,一家為非營利性,一家卻是由建商資助,所以我有兩種讀者群要兼顧,以至於我的腦袋時常要打架,不過這也是有趣好玩的地方。非營利性組織對於唯利是圖的經濟體系較為不可諒解,主張一些過度開發與量產的消費模式,是環境破壞的元凶。

新的經濟體系必須重新思考錢的價值,想想看,我們終其一生,汲汲營營的原來就是存款的數字,往往犧牲掉最重要的家人、健康、又或是興趣及夢想。對於年輕人來說,自由和創意,早早在畢業就業後就漸漸消逝了。日本有一派年輕人主張離開都市生活,拒絕用生命時間換取金錢,也努力降低物質慾望,因此有了半農半X (一邊種植所需食物,一邊靠專業賺取夠用的金錢);或是小小手工藝品達人(靠著創意商品或農產加工品販售賺取維生的方式)。

有人主張以物易物(SWAP)、區域型貨幣LETS(local exchange trading scheme),降低過度金錢的消費,所以可以擁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不久前在「看守台灣」(watch Taiwan)這本雜誌,就有這方面的討論。文章中說,資本主義最大的問題在於「利息」(interest)。因為有了利息所以人們有了存錢的動機,然而慾望永遠不被滿足,所以造成貪婪的社會。假使金錢不被允許存下來,例如存愈多,銀行會收取更高的管理費,這樣人們就不願意存錢,也會刺激消費活動。另一個觀點是,一隻雞並不會因為通膨的關係而有改變,十年前的雞也許十年後仍然生產出差不多的雞蛋,對於原始部落或祖先來說,他們並不需要存錢。

又讀到一篇英國有趣的研究,這是個學經濟學且在銀行長期工作的專家,多年後辭去銀行的高薪工作,成立新經濟基金會Positive Money。他透漏了一個關於資本主義以及銀行的秘密,並利用圖像教導民眾不要被銀行所欺騙。我個人覺得實在太有趣,所以努力用文字表達,不足之處敬請見諒。

他是這樣說的,現在的房價高漲,漲到年輕人無法負擔的程度,這是不健康的現象。以數字來分析,人口以5%比率成長,房子以10%比率成長,然而貸款借出率卻以370%的比例成長。所謂銀行就是利用虛幻的數字貸款給我們,我們卻用時間和生命,一分一毫賺回還給銀行,等於是向未來借貸;也可能是一場人腦對於電腦的瑕疵系統漏洞。

若是大家都以為買房可以保值,而願意投入二十年的青春生命,努力工作,每當我們繳完貸款之後,所剩現金就不多,能夠用在生活消費的部分就減少了,市場需求降低,經濟就會停滯沒有活力,造成眾行業不景氣的情況。長久以來,銀行成為最大的贏家,而你我注定就是輸家。看完這段理論,我個人覺得銀行真是合法的黑道(開玩笑),無論如何,我建議讀者多多思考,不要盡信媒體或是主流價值,經濟學也不再只是專家學者需要了解的學問,也許我們可以找出新式、更適合我們的生存方式,誰說追尋快樂只有一條路的選擇。

註:更多資料請參考Positive Money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