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越用才會越靈活-三十而慄

一直以來,神經科學家們都抱持這樣的觀點,隨著歲月的流逝,人類大腦會逐漸退化,而且人類對此無能為力。

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在腦部成像技術的輔助下,近幾年的大量研究都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有助於推翻這個觀點!在我們一生當中,腦中的灰白質神經組織(grey matter)會不斷再生,形成新的活性細胞,市場研究公司SharpBrains創始人兼CEO阿爾瓦羅•費爾南德斯說:“人類的大腦就像是一個充滿生機、不斷生長的茂密森林,裡面有數十億個神經細胞和神經節。”

這個發展也催生了一門新興學科,神經可塑性學科(neuroplasticity),專門研究大腦如何變化和調整,該學科發現,大腦跟肌肉一樣,也具有“非用即失”的特性,他補充說:“當大腦中出現新的神經細胞後,它們所在的位置和存活時間,都取決於你如何利用它們。”

為了提供更多這方面的知識給一般民眾,費爾南德斯聯合其他的作者一起寫下《大腦健康指南》(The SharpBrains Guide to Brain Fitness)一書,這本書將目前在這一領域的大量研究成果總結成了具體的建議,指導讀者如何從現在做起,預防老年癡呆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認知功能障礙。

其實更為有趣的進階話題是,有利於大腦健康的做法和加快職業發展的措施之間有許多相通之處,比如下面五條建議:

1. 不間斷的學習。最新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老年性智力衰退的機率越低,費爾南德斯發現:“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從事刺激智力的工作,”而這將促進新神經細胞的生成,如果在職業生涯當中養成不斷學習新技能的習慣,它將不僅有利於你的大腦健康,而且還可以提高自身的價值,使你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2. 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另一種文化中。最佳的比喻就是學習一門外語,以美國為例,隨著美國公司(尤其是市場行銷)比以往更加強調雙語化,學習西班牙語成為一個明智的選擇——當然,要想要給你的大腦終極挑戰,你也可以選擇學習俄語、漢語或阿拉伯語,因為這幾種語言的字母不同,進一步提高了它的挑戰性。

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申請海外任職,這不僅可以讓你的經驗資、歷更加出眾,而且費爾南德斯認為,與留在國內相比,“探索和適應新的地方會迫使人們更加關注周圍的環境”,探索一種陌生的文化,就算時間很短暫,也可以給你的大腦來了一段柔軟健身操。

3. 嘗試有難度且持續性的任務。費爾南德斯寫道:“目的是要嘗試新鮮事物,提高挑戰的難度,所以任務肯定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常見。”他還表示,這意味著“花費精力,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多樣性與挑戰一樣重要,最近許多研究均顯示:“過度專業化並非保持長期大腦健康的最佳策略,一名證券交易商可能希望嘗試一項藝術活動,以此來刺激自己很少用到的腦細胞。”

4. 管理自身壓力。費爾南德斯說:“不論壓力源自外部事件還是自己內心的想法,過多的壓力都會殺死神經細胞,而且會阻止新細胞的形成。”很明顯,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慶倖,《大腦健康指南》一書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體育鍛煉、冥想甚至開懷大笑來保護大腦免受過多壓力的破壞,此外,這些措施還可以防止職業倦怠,隔一段時間真正休一次假也被證明是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

5. 多交朋友。有許多不同的好友,不僅會在你想換工作(或招聘合適人選)時變成巨大的優勢,而且費爾南德斯寫道,事實證明,“社交參與有利於大腦健康。”新研究發現,定期與其他人互動有利於“提高短期績效,以及增強認知儲備。”到底有多少好朋友才是理想狀態?人類大腦皮層似乎只能處理有限數量的關係,這個數量(神經科學家們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稱其為鄧巴數量(Dunbar's number))就是150個,有趣的是,費爾南德斯發現,雖然許多人在Facebook上有數千好友,“但標準數量約為120個,這與鄧巴數量基本一致——也就是人們在真實生活中的朋友和熟人數量。”

本文作者:Anne Fisher,《財富》雜誌《向Anne提問》的專欄作者,這個職場專欄始於1996年,幫助讀者適應經濟的興衰起落、行業轉換,以及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