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駐站作者Simple林佩芸專訪頑石創意創辦人林芳吟的專稿.
「2013年,頑石創意和英國V&A博物館洽談數位內容合作時,館方告訴我們,韓國三星(Sumsung)長期贊助該博物館digital center,所有投影設備都必須要使用三星,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國際上感受韓國企業的文化策略」。營運有16年的「頑石創意」,創辦人林芳吟用溫柔但肯定的語調說。
一本關於企業管理的書《像三星一樣工作:為什麼三星社員工作一流且高效率》中說到,在回韓國的飛機上,若是看見振筆疾書、趕著打報告的人,肯定是三星的員工。對於企業的強勢野心我們或許不陌生,但是用生命燃燒、努力工作的科技人,竟也了解文化對於國力的重要性,並且以企業帶頭,在公司內蓋大型博物館,致力蒐集亞洲重要當代文物;面對文化議題時,願意率先放下身段,向消費者學習。從歐洲見習開始,以細膩的理解,降低文化差異,讓藝術和生活貼近,讓國際看見新亞洲豐沛的蓄勢待發。
「頑石創意」是台灣第一間最早關注「數位文化內容」的民間企業,總經理林芳吟學的是中文,創業初步從博物館開始,早期在與國外洽談授權時,往往被授權 合約的期限所牽制,讓她了解必須要發展自己的品牌與數位內容。如何運用數位科技,應用在詮釋歷史文物,替文化資產「說故事」成為最重要的事。
2013年於法國馬賽所進行的「世界數位文化遺產論壇」(2013 Digital Heritage),以「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展--圓明園特展」,從全世界 70 個國家 600 多個案例中脫穎而出,獲選全球 5 大經典範例;成功將兵馬俑語彙轉化為數位展覽,2014並獲得法國所頒贈的最高成就獎。但林芳吟笑笑說「我們是透過跟韓國合作向他們學『授權』這套遊戲規則」。
頑石創意走在政策和產業前面,16年前,台灣甚至還沒有出現「文創」的概念。2006年期間,當頑石創意首度到韓國考察時,聽到三星的工程師說出「我們要和市場學習」對向來強勢、優越的南韓企業來說,這句話背後代表了策略性的謙遜和企圖心。
自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1998年韓國提出「文化立國」的發展戰略,從金泳三的「文化暢達5 年計畫」、金大中的「文化就是國力」、到盧武鉉的「C-Korea2010」,不斷地宣示發展文化內容產業的決心。其中「C-Korea2010」計畫更強調透過文化、觀光和休閒運動等三大育成策略為發展藍圖。
2002年,一場在日本的數位內容競賽中,主辦代表正式承認韓國在數位內容上的優秀表現。長期觀察國際趨勢的林芳吟形容「一個關於鐘的展覽,他們可以用寺廟僧侶的情境,分別比較出中國、日本和韓國的不同,凸顯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而首爾一系列主題博物館的經營中,目的是讓韓國人更加了解自己,也提供觀光客一扇看見韓國的櫥窗;以文化比對的方式,讓不同國籍的人看清亞洲的面貌。
館藏不多沒關係,韓國願意到各地蒐羅現代文物的作品;韓劇中推的文物不是國寶,而是文物和當代的情境。2005年在韓國舉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動用國力請來世界各領域知名的講者,但活動卻僅開放給韓國代表。在國際版圖上大舉進攻,但面對本土卻下意識地保護,對於想要進入韓國市場的外來文化,無形中形塑一面看不見的牆。
近年來將重心放在對岸的藝文空間經營,頑石創意看見很大的商機和潛力。兩岸對於文創的概念不同,發展模式和目標也不同。林芳吟分析「台灣的優勢是地域小,人才集中,彈性大,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不同領域的任務;許多驚豔的地方在巷弄、人情之間,但是一定要將這些元素融進產品之中」。
不是第一次聽見,台灣的優勢在「跨界」、「整合」、「人文精神」。對於韓國的崛起,關心產業和文化的施振榮認為,韓國確實投入許多資源研發,但是作風霸道,對外長期過於現實,會與所有人為敵,對內,社會的發展也會失衡,台灣不必學韓國,要做大家的好朋友。採訪的最後,林芳吟也同意,或許引述施振榮先生所言「做大家的好朋友」可以是文化產業的藍海。對於亞洲藝術界,檯面上和檯面下的風起雲湧,除了給我們帶來警惕之餘,也必須看見希望。
參考資料
文化部:借鏡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策略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