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一個當年曾經在成都一起參與過創業的朋友來訪,沒想到這已經都是將近十年前的事情了,這一路,先在台北創業,然後到了成都,再到上海,之後轉個彎,回到台南鄉下創業,參與過不少的創業與企業,聯想到最近西進創業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而我卻反其道而行,感觸良深,因此寫下本文...

西進創業的幾點提醒-三十而慄

昨天一個當年曾經在成都一起參與過創業的朋友來訪,沒想到這已經都是將近十年前的事情了,這一路,先在台北創業,然後到了成都,再到上海,之後轉個彎,回到台南鄉下創業,參與過不少的創業與企業,聯想到最近西進創業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而我卻反其道而行,感觸良深,因此寫下本文...

通常,對於想去大陸發展(尤其是創業的),我會先問,「請問你設點在哪裡?」「請問你的團隊是哪裡人?有什麼能力?」「請問你認為你的競爭對手是誰?」「請問你打算怎麼推廣?」,我必須說,這幾個問題,決定你在大陸能做多久,因為我接觸過的多數團隊,搞不清楚情況,不管是在大陸待很久的,還是剛剛過去的...

首先,我想「再一次」談談大陸市場的想像空間,多數台灣人會優先想到廈門,而當我聽到這個地名,如果你不是要去做當地的餐飲業,基本上,你可以打包回家了,因為,這是一個二級城市,在大陸這個市場,講究的是江湖地位,本國新創品牌都借力巴黎、東京來建立其品牌的高度,你一個外來的,連上海都不敢去...

第二,快速驗證商業模式可行,我個人認為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損益兩平」,我要先提一點,「台灣市場不夠大?」,真的嗎?我覺得如果你的商業模式在台灣都無法生存(當然有些產業例外),你走不出去,台灣是一個快速的試驗場,證明模式可行,快速建立一定的口碑,然後設法到其他市場放大,試想,每一個國外知名品牌不都是這樣操作的嗎?

第三,經營大陸市場要多少本錢?所謂的經營,包含營運以及行銷等所有的事情,過去,不管台灣的創投,或者工廠的思維,都是我有多少本錢,所以做多少事情,沒錯,但這只適合「驗證模式」的時候,如果模式是對的,你應該轉變想法,這個市場有多大,我想要吃多少,那我根據投資報酬率的推估試算,我應該投入多少,不然,你根本沒機會,學會控制成本,而不是被成本控制...

第四,在地化經營,如果你的團隊都是台灣人,我會很悲觀,首先法令就是一個限制,很多事情不能做,就算能做,你也做得不好,不接地氣,讓在地人去做他擅長的工作,給予適當的授權以及誘因;了解市場、尊重市場、遵守市場的遊戲規則,是你的第一課業,之後,你才有機會「變」,取得認同,建立江湖地位,否則...

第五,做事業要夠狠,並不是叫你心狠手辣,而是夠衝、夠快、夠果決,當機立斷,不優柔寡斷,就事論事,不過於感情行事,且彈性夠大,任何機會都不要輕易放過,企業每一天都是成本,你必須如履薄冰,隨時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不然你就是狼群裡面被吞食的小羊。

第六,也是能否永續經營的一點,建立文化、價值,大陸不少企業在這方面做得比台灣好,因為他們懂得山寨國外企業,山寨的夠徹底,阿里巴巴、360、華為等,都是代表,隨時讓團隊知道,我們要什麼,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員工是最佳的客戶,唯有如此,才有共同的目標,才能累積出雄厚的實力。

第七,跨境的本錢是什麼?不管是要西進或其他國家,有沒有思考過,你跨境跟人家比什麼?商品有獨特性?服務比較好?商業模式很新穎?解決了該地區的一些存在需求?一句話,你有什麼不同,你是否創造了新的需求?如果你只是拿著原本該市場就有的東西來舞弄,那你就應該檢討存在的目的...

這是我十幾年來的連續創業經驗談,不管是你要根留台灣,或者要遠征火星,我相信這幾點值得好好的思考,預祝同在創業中,或者想要尋找一個更大舞台的朋友,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