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電視財經談話性節目中,正方與反方正在激辯著到底2009年會不會有一波更強烈的金融風暴出現,過程中談論到,在今年或許會有更多的enterprise(特別強調!!可以在字典裡面特別看看這個名詞的定義!!)將面臨倒閉,或者「收歸國有」的問題,雙方的激辯都有其道理,然而畢竟這個世界是非常瘋狂的!
然而,陸陸續續在這些不管是財經節目或者是相關報導中,經常聽到或看到這些字眼「國有化」,起初是針對首當其衝的金融機構,因為考量到其茲事體大,慢慢的各行各業看到眼紅,也紛紛厚著臉皮要求各國政府注資!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何況是針對這些平時不可一視的「大企業」,在經濟發展的初期,企業家們熱衷於私有化的經營,而現在卻開始尋求政府的保護,甚至威脅政府之類的,完全不考慮到其企業存在的「社會責任」,以及國有化後國家或者民眾們必須承擔的壓力,只一昧的顧慮到自己的存亡與利益,「企業家精神」真是蕩然無存!
私有化(或稱為民營化)建立在自由經濟之上,鼓勵競爭,讓市場變成一個趨向完全競爭的市場,因為企業私有化之後,必須對自己的盈虧負責,因此商業化無可避免,同時因為依循市場供需機制,也產生了相對合理的價格,企業的競爭力油然而生,這是1980年代左右開始的一股全球化浪潮。
此後,國有化被視為一種噩夢,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效率差、混大鍋飯、長期被保護不思進取、缺乏競爭力,而穩定是一個最大的優點,因此也被稱為鐵飯碗。
或許大家都樂見國有企業私有化、民營化,然而在這過程卻也存在大量的「肥水」,比如說土地、資產、技術被賤賣的問題,國有企業一定是經過一個股份化的過程然後轉成私有化,這是一個快速「造富」的過程,因為在這些即將私有化的企業中任職重要職位者,往往成為既得利益者,這也正是一種私有化的原罪,此處不討論這個延伸的話題。
回過頭來看這些正遭逢百年難得一遇大風暴的企業,當然許多是無辜受害者,然而不免發現在尋求政府援助的多數企業中,除了金融機構是因為貪婪導致的咎由自取,其他的就算沒有金融風暴的發生,她們似乎也是屬於經營績效不佳的一群,比如說美國的汽車業、鋼鐵業、乃至於DRAM業,或許我的觀察是非全面性的,多數尋求援助的業者,似乎普遍一直存在著經營上面的窘境,而這也反映在其歷年來的股價上面。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或許用這句話來形容相當的貼切,此外這些企業因為同時也掌握著多數人的民生大計,也因此有了談判籌碼,造成了政府單位的兩難,想由市場機制來決定,又擔心造成新一波的失業潮,而如果注資入股,讓這些企業國有化,看似穩定了現況,但很可能是跳入一個無底洞,而且讓全民甚至是後代子孫來承擔這個債務!
以Lehman Brother的下台CEO為例,就算宣告公司破產了,他仍然過著優渥的生活,而後繼這些尋求金援者,似乎也是如此,一個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應該是勇於承擔,自己會想方設法渡過難關的,而不是兩手一攤,就想把責任推給政府,這樣充其量只是「商人本色」而已,何況他們真的做到與企業共存亡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這些企業真正獲利大好之時,他們有想過要多拿一點出來分給民眾呢,還是想盡辦法盡量的「省稅」呢?既然如此,為何此時如此勇敢的公然要求金援呢?
儘管如此,可以預見,今年度應該還是會有許多國有化,甚至政府注資紓困的案例發生,尤其是資本主義國家,一來是礙於政績的壓力,因為不想在其任內出現過多的事件,影響其仕途,再來,商人與政客是一體兩面,魚幫水、水幫魚,是以民眾永遠都是弱勢的!
這場好戲陸陸續續的上演著,而這個瘋狂的年代,大家還是做好自保的準備吧!!
哈哈,昨天晚上看新聞,現在連德國都準備推出銀行國有化的相關法律條文,真不知國有化是福是禍阿??
看到今天的聯合報 克魯斯專欄,
談到國有化 減少殭屍銀行危害的議題,
為終結殭屍化的狀態,銀行需要更多的資金。然而它們無法向民間投資人籌措更多資金。在這種局面下,政府必須提供必要的資金。
現有的並不是民營企業,而是檸檬社會主義:銀行享受好處,納稅人承擔風險。如此將使殭屍銀行苟延殘喘,進而阻礙經濟復甦。
我們需要一個銀行自負盈虧的體系,國有化是它的必經之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