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08年福特推出世上第一輛汽車Ford Model T到去年(2008年)恰恰好一百年,而根據相關文獻記載,當年發明汽車並量產的目的是「跑的比馬快的交通工具」,據說當年美國統計有1,600萬匹馬,很巧合的是截至去年底的統計,美國汽車年均市場規模也恰好是1,600萬輛...
正當這汽車應當「歡慶百歲」的同一年,全球景氣瞬間反轉,除了金融業之外,體質本身虛弱的美國汽車業也是首當其衝,巨幅虧損逼得這些汽車業巨頭門紛紛向政府尋求援助,同時恰好也是這一年,來自日本的豐田汽車(Toyota),其年度銷售量首度超越通用汔車,終結了通用汔車保持了77年的世界龍頭地位...
只不過,汽車業大蕭條的同時,豐田汽車真的能夠維持其光鮮亮麗的豐采嗎?
當眾多各行各業被視為優良企業(諸如:三星、Sony、台積電、華碩...)紛紛公告多年以來首度虧損的財務訊息之後,豐田汽車在成為「世界第一」的同時,也出現了70多年來的首度虧損,或許有更多的因素值得探討,但其受到北美經濟的影響還是最大,每年有超過45%的利潤來自於這個市場,可以說成也北美,敗也北美...
在這個汽車工業百年里程碑、百年一遇的經濟大危機以及企業首度虧損的交織時刻,如同諸多企業一樣,推出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創始人重出江湖來領航,豐田章男先生在底層訓練多年後,以創始人豐田一郎先生的孫子傳人的身分,重掌了豐田汽車的帥印,這事件被日本各界期許為「大政奉還」的使命,希望能夠像當年明治天皇一樣,臨危授命並再創另一個盛世...
或許這樣做,市場上對於豐田汽車的信心度有顯著的提升,不過也只是短期的效應,最終成敗還是決定一切,而企業管理的歷史上面,面臨生存危機重新啟用創始人或者是創始人自動回鍋重掌大旗的案例不再少數,包含:Dell電腦、Starbucks、Apple、Yahoo等,而其中多數人都是象徵性的領取一元的年薪,用以宣示破釜沉舟的決心...
但不見得這種策略的結果都是完美的,很多都還有待考驗中,而目前看來最成功的案例非Apple的Steve Jobs(譯成賈伯斯或者喬伯斯)莫屬,許多重掌大權的創始人都被期許為Steve Jobs第二,而最失敗的則公認為Yahoo的楊致遠先生...
這是因為創始人往往獨具個人魅力,且對於這個自己所創辦的企業最有熱情(甚至是偏執),再加上他有過成功的經驗,也對於該企業最為熟悉,員工的向心力度以及市場的信任度都充足,所以被視為解救企業的不二人選...
或許以Steve Jobs做為一個成功的案例來說,略帶點爭議,因為其個人色彩魅力過於突顯,甚至跟Apple畫上了等號,甚至連SEC都介入調查Steve Jobs的身體狀態對於其股價的影響,這導致下任接班人面臨嚴峻的考驗,然而他把一個瀕臨破產的大企業重新帶到目前的消費性電子產業一方霸主也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Yahoo楊致遠先生呢?或許是因為捨不得賣掉這個辛苦拉拔長大的孩子,同時錯估市場形勢,以及市場與董事會對於楊致遠先生的領導統馭已喪失信心,因而最後面臨雙面夾擊的局面,不得不悲情的下台一鞠躬...
不過這些都算是蓋棺論定了,畢竟面臨這種艱難的時局,大家所議定的策略絕對是風險較低且成功性較高的一條路,策略定案之後,所考驗的還是掌舵之後臨機應變的能力,至於創始人會不會是救世主,那除了團隊給予的支持外,有時候順應潮流大勢的能力也很重要...
本文部份內容引用自《南方都市報》,圖片取自日本人物文庫出版社...
推特真好玩,我才推你的文不久,就有好幾個人來看,並繼續推。
@V怪客, 呵,感謝您的支持,也感謝大家~~
經濟蕭條就算公司龍頭有想改善的計畫與策略,但一個團隊重要的依然是共識與團隊合作,如果想要改變現在窘境,大家都必須要有更高的危機意識,要一起與公司同舟共濟的打拼才能打破現在的局面
只有龍頭想改變而員工不努力…我想是很難改善吧
@Joanna, 嗯,我也想表達這個,可是沒有表達好,感謝您的補充,讓本文更加完整…
後市發展還有待觀察,不過這些創業者的勇氣也令人敬佩.
這讓我想起了日本的幾個經營大師,尤其是先前閱讀了稻盛和夫的書,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但兩者都不容易,這考驗著豐田的接棒者,但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Edmund, 稻盛和夫是目前日本四大經營之神僅存的了,他的成功方程式確實很有道理,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