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模擬推測,如果人類在一夕之間全部消失,那麼100年之內,所有城市的建築將陸續坍塌,甚至叢林化,電子資料也將通通消失,幾乎不會留下人類曾經存在的痕跡,頂多只剩下古代文明的紀念碑、象形文字、古代青銅雕塑要更容易保存;如果到時有外星人訪問地球,他們會誤以為這就是地球上最後的文明...
當然這只是一種模擬,就像看故事一樣沒有什麼感覺...
昨天看到台灣《數位時代》網站上關於電子紙的介紹報導,繼全球最大的網路書店Amazon推出採用電子墨水顯示器(EInk)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之後,台灣的工研院也宣佈,將在2009年底研發出4096色的可捲式電子紙技術,如果後續能夠順利量產並控制成本的話,試想連書籍都克服了種種困難,順利完成數位化、電子化,那將會是一個劃時代的革命,因為人類幾千來的閱讀習慣將有機會被改變...
記得有一次跟幾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大家都有一種感觸,自從數位化電腦時代開始,一些重要的文件檔案都電子化,因此很多重要文件都鮮少有書面的檔案存在,而進一步自從照相也採用數位相機,所有的相簿都存放在電腦或者網路上之後,不僅再度拿起來觀看的次數少了,連保存性也不像之前收納的那麼完好,日記也是,在大家流行使用blog之後,也步上這個後塵...
數位電子化趨勢,連同電腦以及網路上的儲存空間越來越廉價,彷彿一切都因為這種便利性以及易取得性,使得人們在無意間忽略了這些電子文件檔案的存在,而每每想起來的時候,卻赫然發現,這些東西不知存放到哪裡去了...
所以說數位化電腦時代的來臨,不僅僅是我們過去所質疑的,當我們拿起筆寫字時,錯別字變多以及書寫的不工整,更甚的是,一般人對於數位化文件檔案的重視程度遠不及書面、紙本的檔案文件,而且對於這些用以保存電子文件檔案的載體(比如說:網路空間、電腦硬碟)的特性認知不足,沒有養成良好的備份習慣,因而關鍵時刻找不到救兵...
這是這個時代裡最常聽到的一種現象,除此之外,以相片為例,過去傳統相機的底片(膠捲)年代,許多人在照相之時格外慎重,因為每一次快門的成本都可以被計算出來,而到了數位相機的記憶卡時代,照的不好隨時可以即時刪除,不用等到沖洗出來之後才懊惱,所以人們的照相次數與相片檔案開始浮濫,導致最後存在起來的相簿檔案也跟著不像過去那麼的慎重...
也許這是科技的便利,才有了這些問題的誕生,過去搞不好根本沒有這個需求與疑慮,不可否認,科技日新月異是一件好事,這只是一個科技進步時代,人們的價值觀來不及因應這種變革所產生的狀況,不過,另一方面,同樣根據一些科學家們的研究,書籍(尤其是手抄本)或者是古代這些青銅器、陶瓷器這些用來記事的載體,其保存性遠高於電子文件檔案...
所以說我們在科幻影片中,經常看到地球其實是經歷了幾次高科技文明的滅亡以及重建的過程,搞不好是真實的歷史,因為地球各地存在不少遠古文明事蹟與古蹟出奇的先進,以至於我們無法用現在的科學眼光,以及對於古代文明的猜測,從中得到合理答案的...
對每個個人來說,用人類長遠文明發展、知識文化的保存來看待目前的行為,或許過於嚴肅、沉重,但是,如何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讓自己的成長歷史,以及人生各個階段的紀錄,得以良好的保存下去,或許是每個人應該好好省思的關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