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投資還是浪費錢?-三十而慄

在這個功利主義掛帥,又面臨經濟大衰退的時刻,總會碰到許多人,當他問我出來旅行的目的是什麼的時候,總是在心裡頭打個算盤,了解了我的想法之後,她們緊接著會說,其實我身邊的人都是這樣的,但是自身難保,所以只好硬撐、死活賴著...

或許沒有把我想表達的觀念說的很清楚,簡短的一個問題,讓大家醒思一下,是否面臨每一個關卡、每一個重要決定之時,總會先想到成本效益法則,就如同我們所將投入的每一分錢,都要先知道可預見的未來能夠拿回幾分錢的回報,只有滿足這個條件,才敢勇往直前,否則就以靜制動...

也就是說,我們所踏出每一步的「目的化」都必須非常的顯著,最好是可以用數字量化的,可以計算出合理的期望值,這才符合最基本的決策原則,而這種觀念是怎麼來的呢?說起來也莞爾,正是在每天辛勤工作的職場上培養出來的,因為績效考核的衡量系統,每天寫工作計畫,每天寫工作檢討,在這反覆的過程中,無形被訓練出這種紀律化、不可浪費(甚至斤斤計較)、目標清晰的積極態度...

然而,所謂的績效考核或許是協助企業領導人決策的重要助手,但是這套系統對於基層人員又具有什麼概念呢?因為上頭隨時都可以看到我們的表現,所以更加賣力,效率大增,亦或者是paper work增加了,不信任感增加了,量化的標準出現造成極端化因應對策的目標性,導致實際的貢獻能力減少了呢?

當然,如果人可以什麼都不在乎、不計較,那也是過於散漫、玩世不恭,也很可能流於迷迷糊糊過日子,就如同虛晃一場,這當然是不應該的,但是,這種錙銖必較的態度,用來面對工作規劃倒好,如果連人生中的大小事都如此嚴謹,似乎又過於嚴苛、不盡人情,也失去了一些應有的彈性...

人生,有時候過多的目的化,就如同擁擠的高速公路上超車一樣,有時你覺得趕超了別人的車,然而因前方的塞車動彈不得,又恍然看到剛剛你超越的車輛出現在身旁,甚至還多了這些車輛裡投過來氣憤、不諒解的眼神,因為或許你超車之時的疏忽造成了別人的危險,而得罪了別人...

可以說,人生旅途中,很多決策、很多作為,更多是出於人性的考量以及適合不適合自己,因為每個人的認知度、抗壓性、聰明才智、喜好興趣都不一樣,不可能像工作一樣有一個標準化的原則,有一個共通性的目的,人生,或許知道如何讓自己開懷大笑的更長久才是真諦...

所以,當你想做一個人生中的重大決定之時,不僅僅要抱持著一種投資的概念,更要清楚有多少你想獲得的收穫是無法量化的,有多少你可能獲得的收穫是你無法預見的,不要因為每個人的「了解有限」,而錯過了美麗的風景與感悟...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傾聽內心的聲音,勇敢前行,這才是真正的難能可貴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