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是否理性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論調,而普遍多數人都認為,人應該是不理性的,他們所所抱持的理由即是,人往往會人云亦云,而且經常有所謂一窩蜂的舉動,就因為這點認定人不是理性的...
雖然懷疑過,因為經濟學一切就從「人是理性的」這個基本假設開始,但一直我也對這種評論分析表示認同不已,直到我最近看了一本書籍,《the logic of life》,作者是Tim Harford,這本書似乎沒有繁體版,而內地出版的簡體版,書名翻譯的不好,叫做《誰賺走你的薪水?》,搭配著副標「讓經濟學幫你加薪」,似乎是有市場操作的嫌疑,用聳動的書名來吸引讀者...
這本書其實就在分析人到底理性不理性,在人們的生活中,透過許多的實證案例的測試推理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回想本文前述所提到的一窩蜂的行為,我們可以用一個實際的案例來分析,去年大家為什麼一窩蜂的搶購普洱茶磚,這正是大家都理性的觀察到搶購普洱茶有利可圖,所以理性做出搶購的選擇,最終導致了社會整體非理性化的現象...
其次,作者也提到了所謂的「理性犯罪理論」,比方說違規停車的決定,雖然因為違規所面對的罰款可能不低,然而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Garys Becker都會因為理性的選擇而違規停車,而也因為這種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獎,何謂理性違規呢?人們綜合的考慮警察取締的機率風險與停車場的成本後,所做的理性行為,只要犯罪行為有利可圖,那麼要控制犯罪率就必須降低犯罪所產生的收益...
再者,當用以協助戒菸的尼古丁貼片廣告以及口香糖廣告越來越普遍的時候,吸菸率也跟著上升,這看似不理性,但試想這些吸菸替代品的廣告就如同告訴人們,現在有許多新的方法可以協助他們戒菸,所以吸菸的風險大幅降低了,這種吸菸率的上升就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所以人們所看到整體社會的不理性現象,正因為個人的理性所導致...
可是,就算人是理性的,也會出現人性的弱點,最常見的運用就是在賭局上面,當你手裡的牌極好之時,你應該怎麼下注呢?當你手裡的牌極差的時候,又該選擇棄牌還是加大注呢?那麼如果手頭的牌不好不壞又當如何呢?這些都是很有趣的問題,又可稱為Game Theory(博奕論或稱賽局理論)...
而且,理性也會出現一些盲點,這可能是個人偏好、性向或怪癖,較常見的是一種稱為「稟賦效應」的現象,人們總是比較珍惜自己的東西,作者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實證結果,證實了這種理論,人們會在一些事情上面犯了這類不理性的錯誤...
最後,理性還會導致一種現象的發生,作者在實證後舉了一個親身的例子,當他只是窮學生時,他的主食大部分以土豆(potato,馬鈴薯)為主,只能偶爾買一些起司奶烙來享受,但是當土豆的價格上漲的時候,他只能被迫吃更多的土豆,而放棄了高級享受,這個案例可以在行銷學上大幅應用...
其實人都懂得理性選擇,理性不等同於智力超群,而是一種進化論的發展,讓有機體都朝著更理性的方向前進,這在老鼠身上也得到了證實,而包含了現在都市中的高離婚率、男女比例失衡的狀態,都可以根據理性選擇的理論找到答案...
所以說,我們其實是生活在經濟學的環境中,生活需要忍耐,比賽需要天賦,愛情需要信任,這些都是經濟學,這些也都是理性的行為,而如果我們更加的了解這種新的經濟學理論,將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能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閱讀《誰賺走你的薪水?》
真的.. 人的理性與不理性. 是行銷學上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心理學, 相信大家對於這個領域都有很深想探索及了解的心情. 這也是一種理性啊…..
@tim, 嗯,我認為這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收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