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於創業這個話題的投入度比較高,研究了不少創業者所寫的文章,閱讀了一些相關的創業指南圖書,也整合了自己過去幾年來的經驗,而有一個問題卻一直沒有真正的獲得答案,那就是創業者第一個挑戰是什麼,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每個人所領域的都大不相同,而我認為這個答案應該是,如何達到損益兩平...
關於第一個挑戰,會有許多的答案,比方說:你對創業做好準備好了嗎?你選對了創業項目嗎?你的創業精神是否已經調適好?你是否擁有好的團隊?你是否具備了創業者的必備條件?...等等,多不凡舉,但這些條件可以有些是創業的基本功,有些則是邊進行邊調整的工作,畢竟還有實際行動,怎麼會知道是否準備齊全呢?
然而,一旦啟動了創業之後,你的資金就開始燒了,或許創業者的野心很大,一開始就想塑造出一個較大的規模,因此在資金的運用上比較大膽,佈局以及各方面投入的規模比較大,舉個例子就像內地視頻網站的發展模式,這是因為其背後有源源不斷的資金當後盾,但如果遇到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那很可能措手不及,何況對於多數的創業者來說,想要獲得來自VC龐大的資金,往往並非那麼容易...
所以說,我認為對多數的創業者來說,如何快速的達到損益兩平,是一個最重要的關卡,不管創業者所從事的事業的規模大小,其一是因為創業者的資金有限,再者,就算背後有VC金主,或許他們會一直支持,但難保哪一天他們又看到更好的business mode,那你可能會被遺忘,因此,創業者必須對自己資金的調度運用,以及獲利行為發費比較高的功夫...
再進一步的說,一直燒錢或者一直賺不到錢,對於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都是一種殺傷力,這並不是過於急躁,而是有一句話說「不賺錢的企業是可恥的」,一樣適用在創業型企業上,因為會賺錢的企業,在一開始就會顯露出其獲利的可期待性,而不會僅停留在資金投入的狀態,之所以說這是一種殺傷力,正因為這樣的局面將抹滅了創業者的信心,以及影響團隊的穩定度,甚至會導致一種麻痺的現象,即使表面上創業者還是宣稱自信滿滿...
那麼,如何快速達到損益兩平呢?從會計學上基本的損益表來看,就是收入以及費用,也就是開源以及節流,大企業的內部創業通常先追求規模,因為他們想甕中捉鱉,然而多數人必須一開始就對其營收來源有把握,就是要一招命中,一旦預期營收跟實際狀況產生太大的落差,應該立即調整、當機立斷,因為你每浪費一天,就是多增加一分失敗的風險...
在開源的同時,費用的控制也是重點,低調是很重要的,不需要大排場,俗話說「有錢默默的賺」,創業是很detail的,尤其一開始,你可以不事必躬親,交給團隊來擔當,但你一定要隨時掌控團隊的進度以及發展,甚至對一些枝枝節節比團隊還熟,而一些華而不實的事務,以及愛面子的行為,都可以暫放一邊,等到你真的有底氣了再說吧...
最後再提到一點,如果你無法達到損益兩平,代表你的創業成果沒有累積性,因為只有資金流入才有可能做更大的事業,也就是創業者必須更為務實,雖說有夢最美,但還是要築夢踏實,財富以及事業都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认知就是盈利能力始终被放在企业的第一位,如果你开始创业,你应该写得第一份东西就是靠什么赚钱,从什么时候开始赚钱(一个月、一年、两年…),能够赚多少钱。
然后根据这些东西来不断调整你的构想,才能够走得更远,金融危机下现金为王,盈利能力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