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這趟長途的旅行讓我有感而發,而且仍然還是火車站給我的一種感悟,每當我走進火車站的時候,面對火車站內的吵雜、髒亂與擁擠,我總是變成了一種呆滯的模樣,彷彿就用一道防護罩把自己關閉起來,讓身外的一切變得跟自己毫無瓜葛,因而獲得內心的平靜...
我曾經很平靜的、很理性的思考,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舉動,這彷彿不在我有意識的掌控之中,因為當有人想跟我說話的時候,我都能夠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甚至是不自知,就算我想以一種正面、積極的心態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卻也只能徒增自己的焦躁不安,難道我的身體本能的做出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嗎?
某天就在我上了火車之後,躺上臥鋪之上閒來無事,拿起了帶在身邊隨行的一本關於身體語言的書籍翻閱,因行前跟一位前輩的會談,對身體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所表現出的行為與動作感興趣,所以特地購買閱讀的,而在其中我找到了我在火車站等待火車之時的行為所代表的意涵...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表現,而且跟各地區文化的差異有著很大的關係,怎麼說呢?
如我們在生物學上所熟知,動物們都會有自己的領地意識,牠們透過特殊的標記劃分各自的領地,一旦有其他動物入侵之時,牠們會做出反抗、攻擊,把對方驅逐出去,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反應,學理上稱之為「空間關係學」(proxemics),而其實人們也有相同的意識,因此我們有了保護自己家園、保護自己的國家的認知,甚至更近一步的是,每個人身邊都存在著這樣的領地,稱之為個人空間,這就像我們隨身攜帶的大氣泡一樣,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席之地...
一旦個人空間被其他人入侵,人們的身體最會出現生理反應,大量的腎上腺素湧進血管,血液把腎上腺素輸送到大腦和肌肉中,並且心跳加速,此時身體本能的告訴我們,我已經做好隨時出擊或者逃跑的準備,等待大腦發號司令,而大腦本能的做出一種對所處環境漠不關心的反應,因為大腦告訴身體,只要做出不在意、不關心這些人的存在,那麼身體就不會出現這種緊張的防禦狀態...
這個個人空間也跟人們生長環境中的人口密度有關,也就是個人空間的意是受到國家民族文化背景的影響,當人們生活在一個相對擁擠的環境中,相對的每個人所擁有、所習慣的個人空間就較小,而如果生活在一個較寬廣的環境中,則人們就偏愛較大的個人空間,並且希望其他人能跟自己保持著「適當」的距離...
在內地,不管是公車、火車、電梯、或者僅僅是一些需要排隊以及人多擁擠的地方,人與人之間不要說身體間的不經意碰觸,或者甚至是前胸搭後背是常有的事,更不用說什麼個人空間,因此一般人對於個人空間的認知自然很薄弱,以至於經常走在街上,不小心撞到人也視為理所當然,沒有說道歉的習慣,而這對於這對多數外來的人來說,雖然很不習慣,卻也只能假裝不在意,並盡可能的入鄉隨俗,但這種文化差異卻明顯的感受著...
不過話說,如果大家在與其他人的溝通中,能夠多多留意各人空間的觀念,面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距離,或許在職場上、生意上、交友上都會有明顯的突破,比方說對於初次見面的人,拿捏合理個人空間的距離有助於進一步的交往,不會被當成是一個隨便、無禮之人,而且也不會因為過於疏遠,而被認為過於冷淡、不夠有好的錯覺...
我們的身體總是會默默的表達出我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即使我們嘴巴說出了違心的論述,或者是努力的壓抑著內心的情感與感受,但身體總是會找到一些出口,把真正的心思表現出來,這的確是一門有趣的課題,值得大家深入的探討...
延伸閱讀:《身體語言密碼》
一平米的宁静与坚强。这一平米以外的世界,再怎么吵杂也无所谓。
@小蕾, 嗯嗯,尤其是在火車的臥鋪車的上舖,特別能夠享受到這種個人的世界…
我只要一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只有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