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還是共生…-三十而慄

前一陣子經常聽到朋友們說,經濟不景氣之故,暫時不能在當公司的米蟲了,因為某些寄生的米蟲都被公司裁光了,現在不只一個人還要當三個人用,連薪水都要調降,工作或者業務量增加了不少,然而也只能先當個廉價勞工,選擇跟公司共生共榮創造雙贏,不然就只能喝西北風...

那麼何謂寄生?何謂共生?其實在我們讀書的時候,生物學課本裡面就有提到,廣泛的定義寄生是共生的一種,因為所謂的共生包含了兩方或者多方之間互惠的,比如說最常見的小丑魚跟海葵之間的關係,也包含了其實只有一方有利,而其他方式被利用,或者稱為偏害共生、片利共生等,或者簡單的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種關係,例如感冒病毒...

對於這種現象及理論的研究,自然也是起源於生物學家,最早是一個名為德貝里(Anton de Bary)專門研究真菌的德國生物學家,他在1879年的時候第一個提出「共生」(symbiosis)的概念,共生一詞在英文或者希臘文中,如果就字面意義來看是「共同」和「生活」,而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以來,在這個領域有長足的進步發展,此外,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與演變,這種共生甚至是寄生的理論與概念被運用到其他的領域,比如說管理學、社會學等許許多多的領域...

而跟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最相關的當然就是職場生存之道了,如前面所敘述的,因為受到金融風暴的後續影響,企業的發展受到限制,所以精簡人事以節流,留下來的人多半是被視為可以跟公司共存亡的人,尤其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而她們多半面臨被減薪或者工作業務量暴增的狀況,但這也是出於無奈之計,除非能夠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也除非你可以選擇不工作,否則多半都只有接受的份,這雖然被動卻是一種共生關係...

除此之外呢?經常也有一些人面臨以下的狀況,因為所在的企業擁有足夠的資源或者發揮空間,又因為彼此間的合作默契所衍生的信任感,讓她們能夠盡情的揮灑,竭盡所能的付出並從中獲得經驗與成就感,甚至是培養出自己的人脈關係,而恰好所在的企業又需要這樣一個人來承擔這個重責大任,這也是一種共生關係,因為這樣一個人或許離開這個崗位,除非是被挖角、獵頭,否則或許不太容易再找到一片可以讓自己揮灑與學習成長之處,而一家企業則或許流失的這樣一位人才,或許也不太容易再物色到一位稱職的角色...

職場上面經常都是這麼的奇妙,而職場上的共生還有另一種常見的情況,也可以說是物以類聚,人才相互吸引的特性,因為某一企業有一特定的人才,因而吸引到了更多的人才進來,彼此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而發揮了1+1>2的這種共生效益,當然這是所謂的共生共榮,然而如果反過來的話,相同的物以類聚法則,也會有另一種可怕的共生,就是陷入惡性循環,或許這應該說互相殘害吧...

不過這種共生關係從自然界生態被運用到人際社會之後,還是有一些差異點,因為在大自然中,這種共生關係是很自然、很原始甚至是很被動的,他們透過優生劣汰以及一定時間的磨合之後,發展出這種分工與合作關係;而人際社會中,則經常是人們「主動」去尋求並透過彼此間的利益共享所建立起的組織分工與合作...

如果更高一個層次的來看,企業與企業之間亦是如此,而全球面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所有國家之間沒有意識到共生共榮的關係,而一昧的想要佔人家便宜,或者想棒打落水狗,同時藉以拉抬自己,將會更得不償失,只有大家之間互通有無,大家共同制定對策,才是因應之道吧...

畢竟寄生對宿主來說並不歡迎,只有同心協力才是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