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子書是一個趨勢,不過一直仍舊保有有買書的習慣,每次一到書局都要帶幾本書回家,因此家中一直都有不少書排隊等著趕進度中...
不過有一本書買了很久了,從頭到尾我至少看了三次,最近又特別拿起來翻了翻,《原來你非不快樂》,翻了幾頁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作者是知名的作詞家林夕,一直以為林夕就是一個流行音樂歌曲的填詞家,甚至認為這個行業就是一個很通俗單純為了賺錢的行為,只是翻閱了他的書籍之後,當下有一種神交共鳴的感受,跟著我轉念思考,其實能夠想出令大家都有迴響、共鳴的歌詞,或許這些都是描述一些情情愛愛的瑣事,但也不是一件易事,確實需要雄厚的功力...
一再的閱讀了《原來你非不快樂》,我努力的想要參透,所謂的「快樂」很多都是外來的,就像是掛在奔跑的馬兒面前的蘿蔔,一直引誘著人們向前追趕,而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為什麼人們會瘋狂的去追求這種快樂呢?
因為人們所擁有的快樂經常是一時的、短暫的,這種外境所帶來的快樂如果不去追求,他就會離我們遠去,然而真正的快樂並不是如此的膚淺,而應該是來自於人們發自心中潛心的修煉才是,真正的快樂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心境,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遭遇,有人會快樂,有人始終得不到快樂...
如同作者林夕所描述的,快樂有很多的近親,開心、放懷、快活、狂喜、興奮、喜悅,但是快樂的天敵比近親更多,這些天敵往往來自人性,簡稱為煩惱與痛苦,所以人們經常說及時行樂,以為如此就可以拋開天敵,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然而卻忽略的真正快樂的源頭其實是安樂,安樂是內心的一種狀態...
怎麼做才能使內心安樂呢?
簡單的說,就是不要的過於執著,所謂先滅苦,先破執,不固執的追求,不以堅強為手段擁有目標,心才沒有牽掛,沒有負擔故無重,才能自由自在;因為太過於執著,因為太多不如已意、不順遂的事情,所以就會有心事,這就是所謂的煩惱,因此就產生了不快樂的因素了...
可以這麼說,作者所提倡的快樂,以及這種內心的安樂,受到佛法以及道德經的影響甚大,透過內心的修煉,讓心如流水,流到哪裡是哪裡,隨自然環境而改變形狀,心無所往而不假外求,與自然成為一體,不為擁有而擁有,內心的空間任我行,無須向天問,於江湖笑而不傲;我想大家都能夠認同這種理想境界,但想要達到這種境界談何容易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獨恨當時已下山;或許當作者在受傷的頭破血流之際,還奮力創作歌詞以追求快樂,這也才是他促成事後對於快樂的一種領悟吧...
我想我可以理解作者自稱為一個「快樂練習生」的觀點,但對於這本書的觀念,我還是有一點猶疑,我思考著,當這世界上多數人都以追求這種快樂的境界為目標,那麼這個社會應該也不會進步的這麼快吧,雖說無欲則剛,然而無欲似乎也代表一團合氣,換句話說,似乎什麼事都做不了,我想我還沒有徹底的參透...
也或許人們就是如此的矛盾吧...
蠻認同的,不快樂通常是執著!
想到了《再见二丁目》
“當這世界上多數人都以追求這種快樂的境界為目標,那麼這個社會應該也不會進步的這麼快吧,雖說無欲則剛,然而無欲似乎也代表一團合氣,換句話說,似乎什麼事都做不了,我想我還沒有徹底的參透…”
不執著並不等如放棄, 而是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