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蜗居》:值得一看的内地电视剧-三十而慄

最近随时都听得到人们在讨论这个话题,改编自一部直面现实都市题材小说的电视剧,《蜗居》,被誉为2009年最好看的内地电视剧,我认为这除了内地居民感受良深之外,或许也适合外面的人们了解目前内地的生活状况,虽然说这部电视剧同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有网友说《蜗居》比当前那些将观众当幼儿园孩子糊弄的电视剧要强多了。

《蜗居》它直面社会三大热点:房奴、第三者和反腐,贴近生活,讲述一对夫妇为在上海买房子而经历的艰辛故事,给观众带来共鸣。《蜗居》也引起了中国全国范围内关于当今持续攀升的房价和年轻人买房问题的热议,连温家宝都因应了《蜗居》,提出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这部以"房奴"话题为主线的电视剧,却引发了有关当下社会情感选择问题的大探讨,自7月27日在上海电视剧频道首播后,《蜗居》仅用四天便创下收视历史新高,又恰逢近日全国各城市迎来新一轮的地产涨价风潮,剧中涉及的热点题材强烈地引发了大众的共鸣。剧中一对亲姐妹为在大城市买房扎根,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姐姐海萍自己辛苦奋斗最终成功,而妹妹海藻则为走捷径,抛下深爱自己的男友,转投已婚高官怀抱。

《蜗居》的时代性和对现实的鞭辟显然更加一针见血,特别是对于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的70、80后们来说,《蜗居》简直就是他们自己或者他们身边生活的报告文学,内地荧屏上如此深入城市青年一代生活肌理的电视剧,《蜗居》堪称翘楚。

在现实生活中,好与坏,贪与廉,恶与善并不能说得很清,而且往往还会出现好人受罪,坏人享乐,好人短命,坏人长寿的现象。就《蜗居》的故事发展逻辑来看,宋思明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发展,海藻也不可能落到这个地步。一是宋思明是个很懂官场风云的人物,性格严谨,做事稳重,社会交往也不是说很乱,再加上本人只是一个市长秘书,并不直接处于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所以倒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不会这么快。二是海藻也不是一个所谓的风尘女子,在与宋思明的关系上,应该说有着很多的纯洁因素在里面。一不是看重你的权,二不是看重了你的钱。或者一开始不是或不全是。很大程度是从宋思明身上找到了一种贝贝身上没有的那种成熟男人的魅力。这是她越陷越深的根源所在。所以依海藻的性格和做派,就是宋思明倒了,她也会坚定地站住并且走得更好。

这部电视剧,有一个特点,可能是因为真实,所以没有一个人是特别令人讨厌的。并不像有的作品把好坏人分的很清晰,这部作品塑造的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很明显的。他们的缺点因为真实,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他们找借口。就像我们自己做错了事情之后,竭力地搜寻借口一样。你能怪海藻的三心二意,破坏别人家庭吗?你能怪海萍那张让男人崩溃的嘴吗?你能怪宋思明什么?或者他老婆吗?

把好的东西破坏给人看,那是写悲剧的常规方法。然而《蜗居》里的悲剧,似乎不是写的,俨然是事实。然而,当悲剧一次次地与事实偶然的结合之后,我们可能就会心安理得、平静地接受曾经以为的悲剧,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那不是什么剧,那是事实。

一部电视剧能同时把三个热点问题(房奴、第三者和反腐)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调动人物情感,铺陈故事情节,这必定具备了火的基础。当然,不是说每部电视剧都是热点越多越好,而是看你是怎样操作和调度的。如果没有极高的控制能力,热点多了反而会给人很乱很累的感觉。但是蜗居做的就很好。线条很清淅,很顺畅,很轻松。蜗居这个名字起的也很好。表面是房子的问题,其实寓意着感情的蜗居,生活的蜗居,奋斗的蜗居,乃至生命状态的蜗居。蜗居让人看过以后,不是在做简单的评判,而是让人想到生活的那种各种挤压下的状况,就有了深度和浓度。

可以说《蜗居》始终在讲上海的故事,虽然主创们用"江州"来避免了与现实的直接勾连。当然,滕华弢导演在镜头里并没有避讳,徐家汇、人民广场、陆家嘴这些地标的出现,已经让观众们心知肚明。在我看来,《蜗居》堪称当代海派电视剧的代表作-海派影视文化在进入新世纪后,突然用欲盖弥彰的奇怪方式完成了一种重生。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或许这才是海派影视文化最核心的特质所在。

在线收看《蜗居》:

http://tv.sohu.com/s2009/woju/

《蜗居》专题报道:

http://ent.sina.com.cn/f/v/woju/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