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後才感受到真的的身不由己,而且資源有限欲望無窮,明知道一件事是需要盡快完成的,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只能循序漸進,更多時候必須有所取捨,畢竟事情永遠做不完,而如何安排掌控前進的進度節奏才是關鍵…
最近因為業內的PR活動,陸陸續續受到一些同業以及VC的關注,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接受到外界對於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看法,以及一些潛在競爭對手的發展進程,而聽到的越多,就越強烈的感受到我們目前的狀況,如履薄冰,永遠高度的警覺著,就深怕哪天發現自己已經被遠遠的拋在後頭,打個比方,就好像騎著一輛三輪車闖進了高速公路,永遠超乎負荷的前進著,寄望能夠彌補立足點上的不平等…
最近看了一篇業內分析專家寫的文章《做一個像樣的B2C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錢》,雖說該文免不了替其所任職的京東商城的老總背書,但其實也闡述了不少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介紹,比方說中國電子商務的環境的表述,作者提到,「…中國的電子商務外部有多不靠譜。而更要命的是,中國網購用戶的要求卻是最高的:最全的商品;最低的價格;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務。在最惡劣的環境下要滿足最高的要求,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一個「像樣的B2C」是否應該如其文中所說的,年銷售額200億,淨利5億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這也是同業多數人的疑問吧,因為這個年代,大家都用「量」來自表,尤其一開始,除了少數的電商外,很少有人想到獲利的環節…
半年內迅速的達到每天一百單的規模,這似乎是B2C的公認基本要求,在這前提之下,才有機會期待下一個階段的快速發展,以及有機會從VC手中拿到足以支撐的資金,因為快速公司將戰勝穩定發展的偉大公司,這道理幾乎是B2C同業所認通的,然而這是否過於先入為主呢?是否一體是用呢?
這些都是目前在我的腦中不斷盤旋的問題,雖然我也正穩扎穩打,維持著目前的三輪車所能負荷的破表速度前進著,不過,即時再有經驗的創業者,終究免不了一個探索的時期,這段期間如同馬拉松選手一般,面對一個撞牆期,急待的衝破這個體力上的限制,創業也是如此,舉凡幾個創業夥伴間的默契,發展進程的掌控,最佳行銷手法的發掘…等等,過去的經驗只能更有效的縮短這個期間,快速找到一個突破的驚爆點而已…
這個期間,我認為不可過於急躁,即便內心急躁也不可在下屬面前表露無疑,這很可能引起大家的恐慌,而是要多方的嘗試與調整,抱持穩中求快的策略,不要因為急燥而自亂陣腳,很多初創公司都是因為這個階段的盲目擴充,因而加速了企業的死亡清算…
我想回歸到原點,思考創業之初,我們為何打算開展此項目,有什麼期許,有什麼策略,有什麼是沒有做好的,真正的改善問題才能夠縮短這個撞牆期,如果是當初沒有規劃好的,那更應該冷靜的思考,哪些地方須作策略的調整,這個階段的企業,往往資源相當的有限,盲目的擴充人員,或者開展其他其他項目,只會讓問題更加放大而已,其實一個已經上軌道的企業經歷了一些難關的時刻,她們往往是做減法,而不是加法…
至於說,B2C真的要如此這般的大規模嗎?我倒認為不見得,關鍵在於商品以及品牌的策略之上,雖說網路商店的流量很重要,規模很重要,但如果轉換率不高,或者獲利率不高,是否只是一種來自VC所脅迫的迷失呢?那麼還不如開一家淘寶小店,經營C2C來的穩…
学习了,加油!
加油了,我会继续关注你的文章,祝福你~
感同身受啊~
實實在在的創業者的心情和考量
謝謝分享
多說說你公司的成長心路歷程 , 很精彩 . 值得變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