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你該如何尋找外部資金…-三十而慄

因為搭上了今年電子商務的熱潮,很幸運也很出人意外的,MMbuy經營了幾個月就受到了幾家風險投資商(VC)的關注,老實說此刻我們還沒有找外部資金的計畫,然而,就我過去在電子書領域,以及獨特的境外人士身分,在內地接觸風險投資商曾有過一些不太好的經驗,近日又遇到一個朋友正因資金上的需求,也詢問了我有關如何與VC打交道,因此突發起想,就促成了這篇文章…

就MMbuy而言,我們有過幾次沙盤推演的精算過我們的現金流量,大約兩三年內,我們的自有資金都可以讓這個團隊沒有後顧之憂的經營下去,除非我們需要很大的倉儲、自建物流,除非市場行銷的成本被哄抬的太高,甚至除非我們想讓MMbuy這個事業的成長發展的更為快速,否則根據過去我們團隊幾個key man(以及key woman)的經驗,不至於出太大的意外,所以我們鎖定的是一次性比較大筆的資金(比方說:500萬美金以上),畢竟小額的資金目前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沒有太多實質的意義…

然而,我要講的是,就算要借錢,也不是在沒錢的時候開口,資金計畫應未雨綢繆,計畫行動在前,並保持聯繫,隨時讓VC知道你的最新進展,而不是在資金出現缺口之時,才忙著搬救兵,這個時候連銀行都害怕貸款給你了,何況是投資人,不管是本文之前所提的VC或者是常聽到的天使投資人(angel),除非他們本來就知道你、認識你,否則你憑什麼讓一個不認識你的人憑著你的經營計畫書(BP)以及你的經營現況就馬上投資呢?

當然如果你沒有任何資金的壓力,你可以選擇不用理會這些外部投資人,但也不要忘了其實VC或者一些機構投資法人對於企業的認證與附加價值,雖然多數的投資人並不會真正的提供什麼經營上的干預,但他們會把所投資的企業都設法兜在一起,讓這些企業能夠相互合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我曾經做過統計研究,能夠受到青睞的企業,其最終成功的機率比一般企業高得多,但這不在本文的談論範圍之內,以後再談…

如果有了找尋外部資金的念頭,當然BP的準備是最基本的,關於BP如何準備,我想google一下就能夠獲得很多的參考文件,不外乎企業的核心價值、核心團隊、遠景、競爭力分析、產業分析、企業的成長概況、企業的財務預測以及企業的估值(valuation)、資金的需求與使用計畫,還有最關鍵的希望讓出多少的股權…等等,同時,也不要忘了把這份BP編寫得比較易於閱讀,甚至看起來很有質感,這個google會教你…

而這些只是最為基本的工作,之所以本文在提到BP之前,先提到了隨時與VC保持聯繫,這是因為VC也是人,雖然有一套制度存在,但人際關係的維護不可小覷,人與人之間的默契,經常是決定性的因素,除了說原本就熟識者之外,人與人之間關係長期的維護,或許很難用一種制度、統計規則計算出個所以然,但人與人之間一種特殊磁場或者說第六感,甚至比這些林林總總的制度更為精準,而確實也真的就是如此…

或許這麼說很玄,但不外乎是要提醒創業者,不要忽略一些人的因素,雖然說投資人都偏好有實務經驗、甚至是成功經驗的創業者,但在這種關係維護的循循善誘中,搞不好你改變了投資人對於你的想法與認同感,英雄不怕出身低,只怕沒有作為…

再者,不管是何種投資人,他之所以決定投資,除了確保最終能夠產生超額報酬的機率很大之外,更重要的是所謂的投資報酬的入袋為安,也就是VC所說的「退場機制」,是以對於內地的投資,一般而言VC,傾向於外資架構,將來不管是IPO(股票上市)或者是被其他企業購併,便於資金退出,要留意的是,對於投資人來說,IPO不見得是最佳的退場機制,所以在接觸VC之時,不要過度的堅持,反而應該先幫投資人規劃好未來的資金退路,這也是很多創業者所忽略的要素…

我想最後要提的,就是所謂的價值的認定,這沒有準確的定論,很多時候談到最後是因為估值談不攏而停擺,如果你有過成功的經驗,甚至是業內的名人,那麼你得到的估值(valuation)會比較高,如果沒有的話,那就要多努力,做出一些好成績再找投資人,或者讓投資人主動找你,或許創業者應該保有較大的彈性,有時後應站在更高的格局來思考;至於說該取得多少資金,則有一個策略考量,可以在第一輪以比較少的金額(比如:100萬美金)讓投資人先進場,之後第二輪、第三輪,投資人自然會協助你拉其他投資人進來;而另一種考量,則是一次性進來一筆大額的資金,之後可以做更大規模的運作,或許兩者是殊途同歸,但一般而言,第一種比較容易,只是所布的局可能不如後者…

這只是我個人微薄的經驗之談,不見得完全正確,野人獻曝,也歡迎大家多多分享自己的經驗…

延伸閱讀:《沒有VC的創業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