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世界金融的鐵漢-三十而慄

2008年底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即使到了今日,還有很多人心有餘悸,或許我們的投資資產已經慢慢的回覆到正常的水準,但是誰也不敢保證明日如何,而這場金融風暴,也讓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即使只是留職停薪,究竟風暴是否已經散去,還沒有人說的準。

如果說誰可以是這個這場風暴的最佳見證者,那麼亨利·保爾森(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屬一屬二的關鍵性人物。

亨利·保爾森(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曾擔任大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的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曾經是華爾街最賺錢的銀行家,更一度被美國媒體冠以“華爾街權力之王”的頭銜,而後被前任美國總統延攬,成為美國前任的財政部長,面臨著一大考驗:拯救峭壁邊緣的金融系統。他屬於美國證券界中的“鷹派”,人們稱他是不知疲倦的“牛頭犬”,他見證了美國這次金融風暴的始末,並且協助了美國逐漸從這個大風暴中走出。

最近正在閱讀亨利·保爾森(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的回憶錄《峭壁邊緣:拯救世界金融之路》(原文版名稱為《On the Brink》),由於保爾森的特殊身份,這本回憶錄既是他真摯的人生記憶,也是最真實的金融海嘯全紀錄。作為親歷者和可能影響歷史的人,他的講述讓那段日子變得鮮活。作者詳細回顧了金融海嘯爆發時的場景,包括標誌著次貸危機轉變為金融危機的“雷曼兄弟”倒閉的前前後後。雖然給予外界有種“洗脫罪名”之嫌,但它的熱銷卻是事實。

拯救世界金融的鐵漢-三十而慄

作者保爾森給予外界一種性格強硬的印象,但他也坦承自己在金融危機期間犯下的錯誤:當雷曼處於生死關頭時,他竟然忽視了英國人放棄購買雷曼的警告;他低估了公眾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市的憤怒程度;而他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計畫,也常常不是出於詳盡的分析,只是出於直覺判斷。

在回憶錄中,保爾森也為自己在金融危機中的一系列舉措進行了辯護。他認為自己是自由市場的堅定支持者,換作任何其他時候,他都會對政府採取的干預措施感到深惡痛絕,而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可能會瓦解現代金融系統,作為回應危機的第一道屏障,美國別無選擇、必須出手救助銀行。

我想這就是其鮮明的性格:執著、強硬但不乏溫情;他怨恨華爾街的貪婪卻又不遺餘力地挽救它們;他信奉自由市場的理念但卻又不得不為政府救市計畫四處奔波。正如保爾森所說,他拯救的金融世界曾處於峭壁邊緣,但幸運的是,倔強的保爾森並沒有讓金融帝國墜下深淵。

據說,保爾森是一個在私人場合很傲慢,但在公共場合顯得很拘謹的人難能可貴的是《峭壁邊緣》一書中的字裡行間似乎看不到保爾森傲慢的一面。書中我們更看到了一個坦誠的保爾森,他在金融危機中經歷的輾轉反側,在商討救市計畫時,躲在柱子後面乾嘔,甚至為了讓計畫通過向佩洛西下跪。

一個成功的人,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除了更有系統的通盤了解整個金融風暴的經過以及決策過程,我們更了解到一個具有鮮明性格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將如何應對這一切呢?而保爾森正為我們豎立了一個榜樣。

註:本文部份內容整理自《羊城晚報》,如有問題,請來信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