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转发麦可杰克逊住进洛杉矶加州大学医院的,是Twitter;第一个发布李开复离开Google的,是新浪微博;第一个在全球转发汶川地震消息的,是 Twitter;在信息比我们还快的时代,微博比信息更快,从Twitter到新浪微博,这正在带给我们什么改变呢?
长久以来,从报纸到广播,从广播到电视,传播的力量局限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意见、声音、辩驳,都是在媒体的疆界之内演化和发展。甚至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初期,个人的声音仍然没有响应的途径。当博客出现的时候,个人写下的文本开始成为传播的素材;但博客的表述体现局限于精英的思维,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的功底,任由你胸中万千观点,也不会有听众。我们所面对的,一直都是传播的帝国。
事实上这个世界的多彩超乎想象,每个人都有捕捉现象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怀揣迥异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不是每一个事件都提供给我们分析描述和长篇大论的时间,那些特殊需求、紧急求助、一闪念的奇思妙想,都需要实时和迅捷的传播。这就是Twitter、新浪围脖这样的微博应运而生的来由。
最近看到一本书,《微博力——140字推爆全世界》,该书将微博的传播理论置于一个社会架构之内,用一桩又一桩的实际案例让人领会到微博这个后现代的社会“作品”与现代深刻不同的叙述方式。虽然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微博也表现出许多尚未成熟的特点,比如:构成个人观点的真实性限制与商业营销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信赖用集群主义来表达一个未经时间考验的创新模式或者新颖观点?
但是,我认为此书的价值不在于如何自圆其说,而是能够揭示个人事件的经济力量,能够启迪人与人之间的实时关怀。任何创新的产生都有偶然性,而《微博力》一书作者显然期望读者能够在思想交流和生活经历中掌握受启发的能力。不像传统的说教者,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微博的教材,虽然不了解微博的读者可以把它当成教材。教材通常都非常枯燥,给出形形色色的假定和命题。
由于互联网典型的后现代特征,一切要素都充满流动性,仅仅用复杂、多变、跳跃等等词汇根本不能充分描述,所以微博作为互联网的创新作品,对其加以这一类的假定必然遭到读者的质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书籍本身又是传统传播的代表,用传统的传播方式来描述和传授新兴的传播方式,对作者而言确实是一个挑战;作者面临最艰难的任务,就是在保 持书籍连贯统一外表的前提下,向读者讲授一系列不同的分裂视角。这样的书籍才不至于是旧观点的唠叨不休,而是一剂开启新梦境的灵丹。
读完这本书的人会发现,进步的阶梯其实不是书籍本身,而是认知;无论这份认知来自书籍,还是互联网,或者是别人的微博。
在此,也同时引用另一个书评人对于微博初体验后提出的几点使用建议,
1.显露自己,放真实照片,更容易让人感觉安心并且愿意沟通;2.碰到陌生人,先查看他最近留言,是否有吸引人的地方,看看是否适合自己的沟通领域;3.先留言,后关注,留言内容为你自己希望谈论的话题;4.多关注朋友,少关注明星;5.提高透明度,多留言,这样让关注你的人大于你关注的人,这样更有信服力;6.收藏留言会流露出收藏者的信息;7.要花一些时间谈论;8.了解各个小区
还有该作者提到,微博是一种社交工具,因此要做到:1.你可以不同意某人观点,但一定要尊重对方;2.慷慨的给与,所得将大于付出;3.交谈中要有耐心;4.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留言要包含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即要有内容。
-----------------------------------------------------------------
推荐阅读:《微博力——140字推爆全世界》
作者:谢尔·以色列[美]
简介:本书讲述的是人们在公司总部以及全球性企业中使用Twitter的故事。人们使用它,为各种事业募集资金;让政府做出更积极的反应;发现并传播新闻;构建私人或商业网络;或者仅仅是为了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打发时间。Twitter不只是普通人谈论家常事的载体,更是极其有效的商业交流工具。一句话:本书教你如何发掘微博的商业价值,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注:本文大量引用网络文章:作者有” 瞬雨”、”Harold”等人,在此表示鸣谢,如有知道这些文章的首发网站,也请留言或来信告知,一并感谢!!
Twitter无论从用户交互结构、信息内容和信息时效性上,都更接近于一个新型的新闻媒体而不是社会网络。这一特点,也帮助了Twitter用户更易于接受展现的广告和营销信息。
为啥是140字,而不是138或者142呢?这是如何定义出来的呢?大家有啥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