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紙離現實還有多遠?-三十而慄

我一直認為電子書或者電子紙只是經濟低迷或者某些企業股價不振的興奮劑…

目前電子紙(E-Ink或者E-Paper,簡稱EPD)幾乎跟電子書混為一談,事實上不該如此,電子紙還有不少運用,只是目前沒有一樣其他運用能夠有電子書的這種強勁的號召力,因此我們先談電子書,再談其他的運用以及為什麼我認為電子紙離現實生活還有段距離,這很可能讓熱炒的話題冷掉…

先查查元太或者漢王的股價相對於大盤的走勢,就明白為何說他是興奮劑,理由也很簡單,電子書的市場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長年累月的推動之下,電子紙在電子書的應用,這一兩年雖倍數成長,但這單純是因為其基點太低所致,真實的狀況真是如此嗎?

這些以電子紙為關鍵技術的電子書閱讀器都銷售給哪些人呢?也許我們在地鐵在公車上偶而有看到一兩個人拿電子書閱讀器看書,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留意到更多人用手機看,也許我們身邊有不少人好奇想買一”本”,但她們始終沒有付諸行動,也或許真的有朋友買了,但她們卻鮮少拿起來閱讀,不知你留意與否…

我想表達的還是我一慣的立場,”電子書閱讀器的時候未到”, “電子書閱讀器”不能等同於”電子書”,電子書的確已經開始要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但電子書閱讀器還言之過早,諸多3C品牌廠商或者出版社連忙出招,推出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他們很可能是被動、心虛的推出這個產品,只是希望自己能擁有足夠的能見度,不至於被遺忘,甚至他們根本還沒有想清楚下一步應該怎麼走,便急就章的依循過去推出電腦、手機的經驗,但很顯然這絕不是單純的一場硬體遊戲…

其實,從第一台電子書閱讀器誕生到今天,應該不超過十年,過去這些先行者,包含我上家公司,都是鴨子滑水默默的前進著,一開始大家都想以電子書閱讀器來顛覆閱讀市場,苦哈哈的教育讀者們嘗試用閱讀器看書,但是後來都慢慢轉型成為了電子書內容平台,甚至是版權交易平台,因為硬體的進展太有限了,趕不上燒錢的速度,大家不得不轉進平台與軟體(內容),對於硬體大家也不再那麼執著,理解到了用什麼載體來閱讀都行,讀者不關心這個,關鍵在於提供什麼給讀者閱讀…

這是因為先行者意識到了硬體不是電子書的命門,讀者或者用戶想看的不是硬體,而是內容,電子書產業都是環繞著內容而生,並非一個硬梆梆的硬體,間接說明了,當前這個不成熟的電子書閱讀器,很有可能是一個大泡沫、空中樓閣,這是沒有用戶基礎的炒作,試想一個人類上千年長久一來培養的閱讀習慣,怎麼可能因為這些3C硬體廠商齊聚登高一呼就瞬間火熱起來呢?何況閱讀器不是今天才橫空出現,這是否把”人”想得太過於膚淺…

我並非不看好電子書閱讀器的未來,事實上用過iPad之後感覺很棒,也能夠體會其他採用電子紙做閱讀器廠商的用心良苦,只是想說明一個觀點,沒有根基的產品,來得快去得也快,哪一次金融風暴不是樣的消長呢?回想過去的幾個事件,荷蘭鬱金香泡沫、台灣葡式蛋塔效應…等,是不是似曾相識呢?這樣的熱度是不可能長久的,除非硬體的成熟度真的跟得上腳步…

過去一直站在第一線推廣電子書閱讀,長期觀察電子書市場,我很擔憂這個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未老先衰,即使單純以硬體產品角度來觀察,如果不能一步到位,還要經過幾個世代的演進,這相較於其他近似的3C產品完全沒有優勢…

再說說電子紙的其他運用,還記得當五年前第一次接觸到電子紙廠商時,他們知道電子紙是好東西,是一個未來產品,但他們仍不太確定這個產品的市場定位,又擔心電子書成不了氣候,因此他們也不斷得嘗試,比方說電子標籤、電子看板、電子錶、手機螢幕…等等,但幾年下來,有多少真正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呢?問題就在於技術的成熟度與成本效益考量,何況這四五年下來,似乎仍看不到電子紙有什麼突破與進步之處…

如果說這是電子紙的廠商們為了搶佔先機,那自然樂觀其成,因為這是一場耐久戰,而我也懂得有夢最美,以及市場需要培養的道理,但如果只是一場沒有深思熟慮的吹噓與一窩瘋,前景堪慮…

口號喊久了,或許可能成真,但也有可能只是”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