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習慣

4篇文章
這個話題應該可以回溯到Google以及Facebook,最早Google為了自家發展的Android系統推出了Google Phone,而Facebook也許是為了競爭的關係,之後也跟HTC等廠商推出了一些Facebook專屬的手機,而緊跟著大陸的小米手機一推出,藉由網路的大力推廣,更引起了多家網站競相加入這個行列…
地球上有六十幾億個世界,因為我們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我們都帶著眼鏡加濾鏡來看這個世界。   當一件新事物出現,首先會經過當下的情境變數(情況環境)的折射,在0.01秒內我們的刻板印象(感覺)又再折射一次,之後才進入我們理智層面的判斷,我們認為我們以為的,並把自己理智的影響力評估的太高(過度自信)。
先提供一個台灣比價網站的列表給大家: 從人性面來看:損失趨避與框架效應 根據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展望理論」中損失趨避心理和框架效應來看。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指的是運用不同的方式(框架)來描述同一個問題,就可以讓同一個人做出不同的決定。同樣一幅畫,用兩個不同的框架(frames),把這幅畫裱起來,那麼在我們眼中,很可能有不同的反應和接受的程度。
實際轉變成Mac一族後有不少的心得,一開始是從Windows的使用習慣改變為Mac的操作方式的適應過程,比方說關閉窗口的按鈕從右上角移到了左上角的紅點,打破了過去Windows檔案文件管理的方式,以及更加便利的視窗切換方式…等…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