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規劃

9篇文章
不久之前,我前往新疆阿克蘇,幫當地果農做了一場基礎電子商務培訓,課後我發現當地果農們最多的共鳴有三點,紅棗這樣的產品到底應該如何做出差異化,紅棗賣給哪些人,及紅棗可以賣什麼價格。 上述三個問題,從更深層次地角度來分析,實際上涉及到了產品結構定位的問題。
行銷不是單點的,而是一張很多點構成的一個面,就如同一張蜘蛛網,不管消費者怎麼走、怎麼選擇都會走進這張網...
決定新產品成敗的往往不是其性能/品質/價格這些看得見的理性因素,更多的是感性的原因,也就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不知不覺中形成的“心理偏見”…
文章一開始,先說明何為第一印象(首因效應)?首因效應,也稱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為主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最近在國外的網站上看到一篇文章《How lessons from a tradesman can help out a techie》,來自BugHerd這個網站,他們專注在協助一些網站改善存在的Bug,包括了即時Bug提交以及記錄系統,Bug的Check list以及改善的過程追蹤記錄,同時也提供了雲計算的服務。
不管市場規模是否夠大,也不管App的熱潮能夠持續多久或未來會走向何方,App已經成為當下一種新的顯學了,仿佛談論什麼都必須跟App劃上等號才行,而因為App受限於手機或者平板尺寸的限制,且本身又是一個軟體的概念,因此多半時候,只要談起App幾乎就等同於談論到UI或者UX一樣…
最近幾乎見到每個人都會跟我聊起App的事情,不管是要我幫忙介紹外包團隊的,或者是共同探討App的開發方向的,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團隊及新創的創業團隊加入了這個行列,因為大家都看到了國外不少三五人的小團隊因為App而獲得不錯的報酬或者吸引了龐大的風險投資資金…
做產品的人往往會思考什麼是客戶想要的. 做出客戶想要的產品,等於做出了一顆搖錢樹. 只是創業時往往會陷入自我思考,認為使用者會想要A功能. 加上B功能會很酷. 但實際上是否如此呢? 這種迷思很恐怖. 不只阻礙產品開發速度,也會讓產品變成四不像.
最近Von在與一個業界知名的PM請教之後,綜合自身的產品規劃經驗想厚臉皮的獻醜寫篇指引,於是這篇就出來了. 人之所以為人,而每個人之所以有所不同,正是因為我們有靈魂有個性. 產品規劃的主題對於Von來說就是一個產品的靈魂,而細節就是個性. 空有靈魂就與動物無異,動物也有靈魂. 空有個性便與僵屍無異,僵屍沒有靈魂但很酷.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