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經營

61篇文章
自從三十而慄這個網站出現以來,就算去環遊中國幾個月,少有地方有網路可以發布文章,但是我也都還能維持著,這一週起碼有一至兩篇文章的進度,一直到了今年六月之後,我回頭台南,直至今日,回到台南創業生活正好超過六個月,而我也將近六個月沒有好好的寫文章來分享...
在網路上打廣告的企業或者個人越來越多了,多數的網路廣告都是交由廣告代理商處理,他們會根據你的預算、商品(或者服務)的屬性,以及對應的目標客戶群,幫你選擇合適打廣告的網站平台,合適的時間段,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展示出你要的廣告效果,最後還透過不斷的監控,優化廣告的效果,來提升整個ROI。
本文應悠識數位顧問有限公司(UserXper)Richard Tsai邀請為ECX 2013 電子商務經驗設計論壇撰寫并發佈在數位時代網站上... ----- 越來越多品牌或者零售商到電商平臺上面去開店鋪了,大家的想法都很一致,哪裡有消費者就往哪裡去,這是商應有的彈性,不拘泥於自己的域名內的網店,而是走向消費者,當然,這些大的平臺非常努力的提升平臺內的用戶體驗
很多人之所以想做電子商務,看重的只是這是一個新的通路,且發展非常迅速,即使到現在電商的銷售佔整個銷售(線下線上總和)的比率仍然不超過30%,但已經展現了非常強勁的威脅力度,而且多數人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只要有一個網址,把商品放在上面,生意就會自動掉下來,殊不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線上線下都是一樣的道理,而且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真的要把線上的銷售量做大,所需投入的成本,將會比線下高…
規模經濟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經常出現在我們經濟學的課本當中,主要是針對一些大型的投資案而言,因為投入的固定成本龐大,所以只有當收入超過一個臨界線之時,才有可能轉虧為贏,但這樣的說法還不完全正確,因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毛利率必須為正,且越高越好…
很多人都預測今年將是中國電子商務整併的一年,市場走向大者恆大,而一些中小型的B2C只有兩條路,被收購或者關門大吉(亦可能轉換方向),但我認為這種解釋,只是針對純粹的電子商務公司,忽略了即將加入e-business的傳統企業,而且整個網路購物的市場佔有率才只有整個社會購物的5%不到…
最近東奔西跑的鮮少有時間靜下來好好的寫東西,不過最近接觸到比較多的事情都是關於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的工作,也許是受到總個景氣循環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於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躍躍欲試,但在方向的把控上,我個人都覺得有些偏差,有些是把互聯網想得太簡單,因而小看或者過度期待電子商務,有的則是過度的謹慎保守,以至於失去先機,市場暫時拱手讓人…
文章一開始,先說明何為第一印象(首因效應)?首因效應,也稱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為主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很多人都掌握了網站首頁該怎麼優化的技巧,但是頻道頁和內容頁該怎麼進行優化呢?尤其是內容頁,這個部分才是網站最大宗頁面的部分,如果優化的好,取得較高的搜索引擎的認可度,那麼將可以取得較好SEO的長尾效益,在這個網路行銷成本飛漲的年代,這是眾多網站都求之不得的。
地球上有六十幾億個世界,因為我們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我們都帶著眼鏡加濾鏡來看這個世界。   當一件新事物出現,首先會經過當下的情境變數(情況環境)的折射,在0.01秒內我們的刻板印象(感覺)又再折射一次,之後才進入我們理智層面的判斷,我們認為我們以為的,並把自己理智的影響力評估的太高(過度自信)。
先提供一個台灣比價網站的列表給大家: 從人性面來看:損失趨避與框架效應 根據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展望理論」中損失趨避心理和框架效應來看。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指的是運用不同的方式(框架)來描述同一個問題,就可以讓同一個人做出不同的決定。同樣一幅畫,用兩個不同的框架(frames),把這幅畫裱起來,那麼在我們眼中,很可能有不同的反應和接受的程度。
在中國這個偌大的商業環境中,因為市場太大,不少的企業一開始佈局就以大為主軸,套用在互聯網上也就是平台,而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我們把幾個大型的購物網站排成一列,然後把瀏覽器的網址遮住,同時也把網站的Logo拿掉,把網站中關於網站名稱的地方都馬賽克,你會赫然發現,網站的相似度竟然如此之高,高到你可能不知道這些網站叫什麼名稱,這也凸顯大家都在走一條安全的道路…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