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

67篇文章
有沒有覺得「品牌電商」這幾個字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社群媒體之上了,記得嗎?去年這幾個字應該是電子商務領域最熱門的關鍵字,卻雷聲大雨點小的曇花一現,然後又轉向到「跨境電商」去了... 難道品牌電商已經不重要了嗎?不然怎麼大家又回到了討論流量、討論轉化率、討論成長駭客、討論跨境呢?
「雖然慢,但也在跟進學習」,這是這一年多來,對於台灣產業如何看待電子商務佈局的一個個人觀察,有幸,昨日又跟一個自大陸歸來很重量級的前輩討論到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應用態勢,一場非常消耗腦細胞的對談...
自從三十而慄這個網站出現以來,就算去環遊中國幾個月,少有地方有網路可以發布文章,但是我也都還能維持著,這一週起碼有一至兩篇文章的進度,一直到了今年六月之後,我回頭台南,直至今日,回到台南創業生活正好超過六個月,而我也將近六個月沒有好好的寫文章來分享...
不管怎麼說,隨著京東在美國的成功上市,以及緊接著阿里巴巴登陸美國股市巨額融資,大家都感嘆中國電子商務雙寡頭的時代來臨,彷彿中國電商格局已定,其實恰好相反,我認為當前中國電商行業的硝煙還遠遠未平定。
隨著在中國大型網路商城(如:天貓以及京東)入駐的成本日益墊高,在這些購物平台上的流量取得越來越不易(被中國國產的品牌稀釋),以及網路分銷渠道管控的複雜度越來越高(假貨、串貨、價格、品牌形象等),因此今年中開始,越來越多國際大牌開始在中國思考並採取雙軌制度,不再單純只在天貓上開設旗艦店,而同步也在自己品牌的官網上也開設了官網商店,並且巧妙地做了區隔...
不久之前,我前往新疆阿克蘇,幫當地果農做了一場基礎電子商務培訓,課後我發現當地果農們最多的共鳴有三點,紅棗這樣的產品到底應該如何做出差異化,紅棗賣給哪些人,及紅棗可以賣什麼價格。 上述三個問題,從更深層次地角度來分析,實際上涉及到了產品結構定位的問題。
前年底,跟一個朋友一起投資做了一個基於網站的創業案,主要的服務是定製化的手機皮套,我們結合了一家專門代工手機皮套的工廠,然後自己開發了一個網站,用戶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然後系統會自動合成照片印刷在保護套上的樣子,然後進入下單購買,之後宅配到家,我們分別透過網路的推廣以及在上海一些Apple專賣實體店銷售點卡的方式來經營...
在現行的購物網站上,我們經常看到每一個小網店,不管是獨立域名的,或者是在淘寶上面的,都有一個特性,商品多樣多種,且商品介紹網頁的照片也起碼都有十幾張,這是過去經營的較成功的店家們整理分享出來的經驗法則,商品選擇多,意味著可以降低客戶流失率,圖片多則會有較高的轉化率,然而,
本文應悠識數位顧問有限公司(UserXper)Richard Tsai邀請為ECX 2013 電子商務經驗設計論壇撰寫并發佈在數位時代網站上... ----- 越來越多品牌或者零售商到電商平臺上面去開店鋪了,大家的想法都很一致,哪裡有消費者就往哪裡去,這是商應有的彈性,不拘泥於自己的域名內的網店,而是走向消費者,當然,這些大的平臺非常努力的提升平臺內的用戶體驗
今年天貓的雙十一毫無懸念的再度破紀錄,這已經是一場年度盛事,原本只是淘寶平臺自己的大促活動,之後演變成其他電商平臺也跟著加入競爭,而今年連實體店、百貨都跟著一起,今年這350億人民幣的成交金額,我認為天貓之外,不管是實體百貨或者其他電商平臺,都幫忙出了不少力氣…
很多人之所以想做電子商務,看重的只是這是一個新的通路,且發展非常迅速,即使到現在電商的銷售佔整個銷售(線下線上總和)的比率仍然不超過30%,但已經展現了非常強勁的威脅力度,而且多數人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只要有一個網址,把商品放在上面,生意就會自動掉下來,殊不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線上線下都是一樣的道理,而且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真的要把線上的銷售量做大,所需投入的成本,將會比線下高…
自去年起,TP(TAOBAO PANTER)這個名詞紅遍了全中國,而今年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紛紛入駐京東、卓越、當當,全渠道運營越來越成熟。那麼全渠道運營與單純的淘寶運營有什麼差別?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今天就來集中討論一下。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