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21篇文章
網路改變了很多事的規則,其中包含了行銷的思維,從商品的上市到成功的銷售,就因此而分成了傳統思維與數位思維,我們分別用圖解來說明之。
新媒體、多媒體、混媒體、超媒體…不計其數的媒體介面,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閃耀、炫目的閱讀世界。大量的資訊流動、影像聲動,但偶爾會捫心自問「究竟讀進了什麼?」英國一位老學者看見了一種被時代遺忘,卻深刻紀錄歷史和記憶的文本「日記」。
在過去品牌面對不同市場不同通路,他們會採取不同的型號、不同的條碼編號、或者不同商品包裝等等些微的差異,建立起一個小小的障礙,擾亂消費者的直接商品對比,並用以避免商品的跨區串貨,方便市場的管理,以及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這是因為地理區域即使只是隔了一條馬路,都是一個有形的隔離,再加上實體店裡面的一些管理與規定,比如說商場內禁止拍照,禁止抄價格等等,形成一個對商品、價格的保護…
不知道你看到這個標題有什麼想法?因為隨著網路的便利,隨著搜尋引擎的資料完整性,人們都開始習慣地利用這個工具,不管對於新聞、知識的真實性,購物時的商品售價對比等,都使得人人開始有了"福爾摩斯"那種精神!!
身為網路重度使用者的我,至今還不敢使用智慧型手機,聽起來豈不是太遜了?但我擔心的是,擁有了心愛的智慧型手機後,我的頭就再也抬不起來了。不是嗎?看看捷運上的低頭族,甚至是咖啡店裡無所事事的人們,一旦連線網路彷彿就進入另一個時空,越陷越深,因此寫這篇文章可能有些失格,但我想用淺博的經驗與網友分享我的觀察。
市場區隔的概念是由Wendell於1956年提出,後續延伸出許多相關區隔方式及內涵的變化,包括Wind(1978)、Kotler(1992)等人都有針對市場區隔的議題發表了新的看法。
因為合作提案的關係,最近接觸到不少的大企業,每當我應邀步入這些的公司殿堂之時,一種對這些企業欽佩的感受油然而生,確實他們多半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以及累積,征戰了無數的沙場,因此壯大到了今天這個令我這個小創業者敬佩的規模…
在我們跟電腦越來越密不可分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多的人生體驗通過電腦屏幕上閃爍搖曳、虛無縹緲的符號完成,最大的危險就是我們即將開始喪失我們的人性,犧牲人之所以區別於機器的本質屬性…
先來談談我的家鄉台南,還記得小時候,最熱鬧的商圈以中正路中國城一帶以及火車站前的北門路一帶為主,尤其每到假日經常可見萬頭鑽巷的場面,然而,這幾年回到台南,想外出逛個街吃個飯,卻有一種彷彿時空背景交替後所遺留的落差,晚上六七點走在當年熱鬧非凡的街道上,只感受到一種事過境遷的冷清,騎樓上一整排寫個XX商店的店面都搭下了鐵門…
雖然上市之前,大家對於Apple ipad的評論分歧很大,但是iPad一上市後的一週,Steve Jobs在iPhone 4.0的發布會上宣佈iPad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45萬台,而iPad app的下載也達到了350萬次,或許這個數據並不算突出,但我認為這將是一個新時代的標竿…
本來想用另一個標題,「網路是否讓你與現實脫節?」,然而,這或許有些爭議,畢竟,成天上網也可能是工作或是人際上的需求...
最近網路上最大的新聞莫過於Google花了兩年的時間,整合了全球四大音樂唱片公司為首的100多家唱片公司,推出了MP3搜索,提供數十萬首正版音樂的試聽與下載服務...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