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我們想要的,還是客戶想要的?-三十而慄

做產品的人往往會思考什麼是客戶想要的. 做出客戶想要的產品,等於做出了一顆搖錢樹.

只是創業時往往會陷入自我思考,認為使用者會想要A功能. 加上B功能會很酷.

但實際上是否如此呢? 這種迷思很恐怖. 不只阻礙產品開發速度,也會讓產品變成四不像.

更可怕的是團隊常常在設計當下時,會覺得 “這個功能很酷,使用者一定喜歡” 或 “這個功能我也很喜歡,使用者一定會喜歡.”

其實這些很多都是自己對自己洗腦的,或是只有團隊自己覺得很棒,使用者根本一點也不覺得棒.

那麼到底怎麼設計出客戶想要的?

很簡單,以Von現在最常取決的三個標準(當然不止)就是 :
1. 當超過50%的客戶喜歡你的這個功能.
2. 這功能的確可以賺到錢.
3. 這個功能雖然不能賺錢,也沒那麼多人愛,但是可以很有效的開拓市場.

關於第一個標準 :

如果它不是一個大多數人喜歡的功能,除非它可以賺錢或是特殊用途. 否則實在沒理由留著它.

50%是一個參考數字,但實際上應該要再高一點才是.

對於如何判定,除了透過數據方析,更直接的其實就是聽聽使用者的說法了.

如果一個功能爛,相信不用我們主動問,使用者就直接抱怨了. 怕是團隊不願意面對和正視.

市場上有很多類似的工具讓我們能更容易得到這方面資訊. 比如 UserVoice,GetSatisfaction, ZenDesk, 或是更多點我

關於第二個標準 :

這個標準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在現金流裡評定是否獲利不是有income就好.

還得計算投資成本,也許是外包的價格,或是每個月工程師的工時. 還有軟硬體,PM成本,美工… 等等.

除了這些有形的,也得計算在推出功能之後,對於目前收入的佔比有多少,以及獲利的能力.

獲利能力是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我們需要投入成本去維持這個獲利.

如果我們需要投入五分之一的資源,但這個功能只佔營收的5%. 那麼很明顯不值得.

如何評定,就是需要團隊對數字敏感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客戶人人能接觸到. 中小客其實才是主要的穩定獲利來源.

關於第三個標準 :

產品規劃之中有很多的功能是為了拓展市場. 它不是產品核心功能,也不一定是使用者喜歡的功能.

也不是明顯的直接可以看出獲利,但它是較深遠的影響. 比如營造品牌形像, 市場行銷.

這類的功能比較像是 Referral Program, Marketing 之類.

以網路App最常的就是 “邀請朋友” 之類的功能. 從Gmail匯入,從Msn匯入…etc

只是.. 就連這類的功能也是需要好好思考必要性.

以邀請朋友這類的功能來說,如果Dropbox說他要先匯入LinkedIn的使用者名單而非Facebook. 那就有點詭異了.

這類的設計永遠不嫌多,因為多一個方式就是讓自己的產品被越多人看見.

但是當我們沒有燒不完的錢, 就得對這類的規劃做取捨. 如果能做到Leverage那就更好了.

行銷模式裡很多,用對方法則可以用小錢造成大效果.

就像是Dropbox的Referral Program讓使用者可以增加空間.

增加空間上限對使用者來說是最需要的. 如果能讓自己的免費空間升到8G.

排除做美術,或是很多影片之類的會有許多大型檔案. 用Backup重要資料已是非常足夠.

也許會有人有類似 “空間就是我的核心價值,收費方式. 我怎麼能免費送. 那就沒人付錢啦. ” 的想法.

那麼想想如果餐廳邀請我們免費去吃一次,或是常常有招待,然後它的料理美味又平價. 那我們是否會從此就此上勾呢?

只是這樣的方式也不能用太多. 許多公司就是為了增加業績而過度的給予折扣走向毀滅.

其實都是一樣的模式,換個皮. 而這些都是招,看時機用.

講了很多,怎麼做到其實還是有許多細節, 許多都是當局者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