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理性太近感性太遠-三十而慄

最近又陷入了異常忙碌的生活之中,除了在地鐵上通勤上既擁擠又空閑的時間外,整個人就如同一個陀螺不停地轉,而突然有一個朋友在微博上跟我說,好羨慕你曾經環遊了中國一周,突然感受到,這段歷史似乎已經離我很遙遠,即使只是過了三年…

越是忙碌,就越發覺得生活缺少了一些東西,一開始就越來越會花錢,透過美食尋求安慰,然這貌似一個惡性循環,不知不覺中,人的物質慾望也越來越高,但感覺並沒有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種慰藉,Something wrong…

於是乎,在微博這個朋友的對話後,我靜下心來思考,我當時為何會出走,以一種最低成本的方式旅遊,不外乎是想改變一種生活態度,尋求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就好像很多人會說,我的夢想就是環遊世界,那麼環遊世界之後呢?你的生命該如何繼續?抑或是像有些旅遊書的作者說的,死在路上也不錯…

這就好像童話故事裡的結局,最後就是王子跟公主最後過上幸福的生活,問題是假設王子跟公主都才20多歲,他們可能還有好幾個20多歲呢?

其實這些年來,才是我真正忙碌的時候,身體上、心理上都相對忙,忙到連以前定期更新的Blog都很少打理,也許有了很多的嘗試,也有不少的累積,但在感性以及心靈的面前,我認為我幾乎繳了白卷,正應驗了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

最近開始利用時間多看一些書,書,對於我而言,究竟是必需品,當然還不到蘇軾所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這種境界,上次回台在誠品有抱了一些書回到上海…

我把一些最近看到關於理性與感性,人生的追尋的一些話語截取分享給大家…

「大多數人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的,甚至於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們等著別人來指點迷津。」我的朋友楊德昌導演生前最常這樣說:「所以我們要拍電影給他們看,讓他們知道,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有著各式各樣的可能,作出自己的選擇,找到自己相信的東西,勇敢活下去。」《有些事, 這些年我才懂: 小野的人生思考》

在開始追求快樂之前,必須先定義什麼是「快樂」真正的意義。如果你「快樂」的概念是要超越世間的喜好與欲望,而不只是名利的追求,那麼佛法也許就是你在尋覓的東西。然而,修持確實是一件令人挫折的事,極可能會傾覆你,讓你停止修持──而這是你必須不計一切代價都要抵擋的誘惑。《不是為了快樂: 前行修持指引》

最後,我引用一個網友的一段話作為結語...

理性和感性(靈魂)如同一對雙生兒,二者的糾纏與爭鬥,貫穿了人類的整部歷史。在昆德拉筆下,它們被稱為重和輕;而在尼采那裡,則被叫做日神和酒神。理性的缺席通向迷信和瘋癲,而感性的失落則導致冷漠和虛無。在這個科技主宰的時代里,我們太容易相信理性的力量,從而沈迷於功利的計算,以致忘記了感性的存在。可是, 符號、機械和邏輯終究不能代替情感、體溫和信仰。在通往幸福之門的航程中,理性是路燈,是船槳,是橋梁;然而,只有感性的靈魂,才是那可以揭示最後謎團的金色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