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孤獨的緣故-三十而慄

又是一個偶然,因為在朋友家裡借住,因而瀏覽了他的書架上的這本書《因為孤獨的緣故》,該書作者蔣勳,打從《孤獨六講》以來,除了知道作者是一位知名美學大師之外,總會把作者的名稱跟孤獨劃上等號,如同《笑傲江湖》中的獨孤求敗一樣。

短暫的瀏覽,《因為孤獨的緣故》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回到家後,也買了一本成為了我的床頭書。

---------------

閱讀這本小說之前,我看到的是各式各樣的評論。關於慾望、糾纏、宿命,理不清,剪不斷。或者,就像書中所述:因為孤獨的緣故,城市中有各種各樣的哭聲與喃喃自語。我們細聽,就可以聽見自己的心事......那麼,那些難解的人性、難言的心事,就讓它們去吧。作者提到:我只說孤獨......

印象里的蔣勳,好像總是微笑著站在那裡,用他那特有的溫柔敦厚,盡情地述說著他對詩歌、對美學、對繪畫、對散文的眷戀,從容而慧傑。雖然,他也說孤獨,說: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才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但這仍然是記憶里的蔣勳,是所有“宿世的罪都是因嗜美至深”的蔣勳。

所以,當這樣一個蔣勳,突然在他的小說文本中,摒棄所有我們曾經追尋的唯美、悲憫、圓融與沈厚,改用一種令人陌生的冷峻與疏離,借助於那些風乾的血痕、冰冷的殘肢、憂傷迷惘的感官經驗,將現實世界的詭異荒謬、私慾偽善、光怪陸離一一鋪陳在我們面前時,那種呼嘯而至的錯愕與驚慌,令我們猝不及防而又無所適從。

孤獨是甚麼?是凌晨從夢中驚醒,突如其來的、無邊無際的寒冷與黑暗嗎?如深海裡的暗流,一波一波,沒有任何聲音,卻有一股令人窒息的絕望。還是置身空曠的高原,氧氣逐漸稀薄、心臟怦怦作響,不知身在何處的慌亂?又或者,如蔣勳在這本名為《因為孤獨的緣故》的小說集中所描述的:是一種近於肉類或蔬菜在冬天慢慢萎縮變黃脫水的氣味,不易察覺。可一旦你開始嗅到了,你就發現這樣的氣味固執而且持久,更像是衰老和死亡的氣味。

是不是,我們,你、我、他,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是想透過這種喃喃自語,來劃清與孤獨的界限,以獲取和群體的感情連接?只是,我不知道,到了最後,這些孤獨的個體,在取得與群體的交集之後,會不會發展成為一個更大的孤獨體?

-----------------

人是孤單的個體,常常需要證得他人的理解或是肯定,並努力去尋找另一半,以求圓滿地完成柏拉圖完整的個體說。在尋找與求證的過程中,我們會有機會體會到孤獨的存在。

孤獨形成的過程,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依託於過去的孤單,依託於過去的獨立,依託於過去的洗禮;孤獨存在的過程,是一個人充實的過程,依賴於曾經的學習,依賴於曾經的失敗,依賴於曾經的成長。

一個真正能體會到孤獨的人,常常是快樂而又滿足的,他能與自己對話,因為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他的表裡都純淨得一覽無余,不作任何的修飾。

沒入夜的黑幕,是看不見的遠方,可是它應該是存在的,如同我現在存在著的形體,不再以某個群體中的身份存在,不再以某個所有者的身份存在,我只是以我而存在著。

我不再拷問自己,是孤單的存在,還是獨立的存在,亦或能夠孤獨的存在。我知道我的內心早晚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