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找了1000個人作了這樣的調查,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願意提前知道你準確的死亡時間,而所獲得的答案是,96%受訪的民眾皆選擇回答不願意,我想或許是大家都對於未來有很多的期待,也很不少的願望想要去實現。
應該說人活在這世上,如果不是內心有許多的「遺願」,那麼這個人活著可以說跟行屍走肉沒什麼差別,而如果像是癌症末期的病人一樣,被宣告最多只能活半年或者一年的時候,那無疑是一種生不如死,就如同預先判了死刑一般,每天都在煎熬等死,而身邊的人還會一直提醒你,保握所剩的生命,因為時間不多了,這更是宛如搧風點火,一再的刺痛已經受傷的心靈。
今天看了一部影片,《the bucket list》,並非一部新的影片,是2008年2月份上映的,中文有幾種翻譯的名稱,諸如《一路玩到死》、《遺願清單》等,這些翻譯方式體現了片中兩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而同時被宣判了「死刑」的老人家,其中一個人在得知自己的日子不多之後,嘗試列出了自己的心願,然而他卻沒有想過要付諸實現,而是隨手把它扔了,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羈絆,讓他只敢想不敢動,然而卻被另一個人撿到,在他的慫恿以及金錢支助之下,兩個同病相憐,或者說同在一條船上的老人家,任性的依據這個list上面的項目逐一完成。
個人認為,這些中文電影名稱的翻譯方式,或許很平鋪直述的讓人了解這部電影的劇情或者是很直接的意思,然而卻沒有表達出真正的涵義,尤其是「bucket」這個字的涵義,如果根據字典裡面的翻譯,這個字代表著是「大量」的意思,就是說其實有很多想要去實現的願望,然而恰恰相反也帶有一點諷刺的,時間卻是如此的有限。
影片就從醫院裡面躺在同一個病房內的兩個病人開始,得知自己的死期,以及只能仰賴醫院裡面的一些實驗性質的治療,才能冀望能夠活的更久的時刻,他們做出了那4%的人的樂觀舉動,高空跳傘、在F1車道上面用古董車飆車、以及前往地球上面著名的許多景點,而在過去這是他們都只敢夢想而不敢行動的願望,最後他們兩人的骨灰同時葬在喜馬拉雅山之上,而以一句話作為人生的ending,「眼睛雖然是閉上的,但是心卻是開放寬廣的」。
在這兩個老人家的旅程中,透過影片中的鏡頭,我們看到了許多的美景,但更為重要的是過程當中這兩個老人家針對生命的一些對談與爭論,在埃及金字塔的上面,兩個人對坐,遠晀不遠處的其他金字塔,而其中一人說道,關於埃及人對於死亡的信仰,當地人認為人死亡之後,到了天堂的門口,神會問他們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的生命中有沒有找到喜悅?」,第二個問題「你的生命中有沒有帶給別人喜悅?」,這兩個決定他們能否進入天堂的問題,其實也正是我們應該深省的。
或許我們也應該列出自己的「the bucket list」,然後妥善安排時間來實現它,否則,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也就不會做了,剛剛看到一位網友的評論,說的很棒,人生就像Adidas加上Nike,想想他們的slogan,要認為impossible is nothing,同時 just do it!!!
I like this movies
无意中看到,觉得很棒--影片和作者的感受都是啦!然后认真思考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
如果只剩下24小時…徵文活動得港澳來回機票等獎項,歡迎大家參加.
活動網址:http://www.yy-int.com/new/news09021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