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子商務,你懂多少?-三十而慄

倒不是想表達我非常的熟悉電子商務,相反的我是幾個月來實際投身在電子商務這個產業,才慢慢的累積了一些經驗,雖然說電子商務已經是一個數位時代的趨勢,幾乎只要上網的人口,或多或少都在網路上買過東西,然而多數人仍舊對於電子商務感到陌生…

尤其當我跟一些朋友談到正在從事電子商務,經營MMbuy這個女性時上購物網站,不少人會感到詫異,他們普遍認為「這不就是在網路上賣東西而已」,或許表面上沒說,但我認為他們基本上把這種行為跟開個小店鋪畫上了等號,心裡面想說,怎麼會做這個呢?這有什麼挑戰性呢?這不是大材小用嗎?

對於這種情況,我通常一則以憂一則以喜,憂的是我可能需要跟他解釋電子商務的實質意義,喜的是,太好了,大家都還不甚了解,這正是我們的好機會,畢竟如果大家都懂的話,那代表這個電子商務產業已經是完完整整的攤在大眾面前,發展到了一個成熟的階段了…

沒錯,電子商務最簡單的定義就是網拍、網路商店,但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許在台灣或者歐美一些商務比較發達的國家地區,電子商務相對比較成熟,產業分工比較細緻,因此只要開發一個網路商店的網站,談進一些代銷的商品,就可以開始銷售,接到訂單就立即轉單給供應商,可以不用擔心物流配送以及客戶收到貨品的體驗,但如果到了中國內地,這種”輕公司”的作法,很可能也將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其實電子商務,是一種商務行為的延伸,也就是說商務比較重要,電子只是一個媒介,最簡單的方式,開一家實體的便利商店,需要準備什麼呢?商品選擇、供應商談判、建立倉庫備庫存、商品要上架還要分類擺設、朔造良好的購物環境、提供良好的客戶服務、還要選擇一個好的地段並且讓這個區域內的人們都知道有這家商店的存在…等等,而如果是一家3C賣場、家樂福、甚至是大型百貨商場,那麼還需要一些電子化的管理環境,甚至是一個龐大的組織來運作…

我想說的是,當決定設立一個電子商務網站之時,當初所設想的規模大小,決定了經營者將用什麼樣的格局來運作,或許比實體好一點的是,電子商務可以分階段性的投入,不用在一開始就大筆資金進場,但也不能僥倖,因為電子商務比的是”快”,所以每個投入的經營者,其實都已經事先設想好了這一天的來臨…

尤其在中國內地來說,電子商務網站(B2B、B2C)都不可避免的需要自己的倉庫,而一但訂單達到一個程度的規模,導入一個良好的系統來作為標準流程的管控就不可避免,可以想像至少會有幾個系統的並存,比方說:CRM、SCM、WMS、進銷存等,甚至因為要提升進出貨的速度,因此不少業者都已經導入POS管理機制,同時串接到了金流、物流業者的系統,隨時能夠反映出及時的訂單狀態以及庫存量,這還只是基礎工作…

如同,實體的百貨門市需要週年慶、節慶特賣活動一般,電子商務一樣不可缺,只不過問題出現了,沒有店面如何讓人找到你呢?又上網來買東西的人,圖的是什麼?也就是說一個網站必要的網路推廣、網路行銷方式,電子商務公司都需要具備這種能力,甚至還在做得比別人好,才可能脫穎而出,而更進一步的是,要能夠飛快的把商品送到用戶的手中,並且商品最好比實體還要便宜,讓用戶真正感受到價差,這才能擄獲人心,讓用戶一再光顧…

這裡面有多少細節,你想到了嗎?因此可以說,一家略有規模的電子商務公司,最起碼都可以算是一家小型的百貨公司加上一個中型以上網路公司的合成體再加上一個物流運送公司,只有這三種虛實的力量組合在一起,才可能穩步的向前快速發展…

寫到這裡,會算的人大概可以計算出經營一個電子商務網站需要多少的投入資金,這可以說是一個線上的百貨公司,那麼電子商務的價值是什麼呢?

可以思考一下施振榮先生所提出的微笑曲線,要不是掌控設計的一端,要不就是銷售(通路渠道)的一端,這是附加價值之所在,不過這也只是一個概念,舉個例子說明,京東商城連年虧損卻獲得大筆資金的挹注,這是為何?而千尋網、妝點網紛紛停掉電子商務又是為何?

我想中國內地的電子商務(B2C為代表),想要賺錢,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而其價值的體現,或許不是真正依靠著獲利而上市這條路,麥考林可能是一個特例,因其做到了向實體整合,所以我想這些電子商務業者都在苦撐,他們要不等待對手先取旗投降,而作收整個市場,要不就是等著有一天實體業者知道了虛擬的力量大,而大舉併購,賺取資本利得…

所以說,大家都在這條船上,卻是人人各懷鬼胎,投身了電子商務之後,到底是越來越懂這個產業呢?還是越看越不懂呢?有時我也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