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腦出了什麼問題?-三十而慄

越來越多的平板電腦出現了,之前回台也看到Asus大秀其平板電腦,頓時間我不知道該做出什麼反應,不過閃過ㄧ個念頭,「又來了!又是平板!」,然後這件事也就pass過去了,直到今天跟一個朋友討論到一個話題…

「你看好HP的web OS嗎?」…

倒不是想討論HP Web OS的發展,而是緊接著我們談到兩個延伸的話題,平板到底有沒有機會?這個問題,關鍵在於Android 3.0是否能夠扭轉乾坤,另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問題,為什麼這些硬體品牌在推出平板電腦上,了無心意,甚至得不到用戶的肯定?

試想,為什麼iPhone與iPad至今快一年了仍沒有對手?還有在iOS之前,為什麼黑莓的RIM系統可以在北美的商務市場大行其道?(對RIM系統不熟悉請參考《黑苺RIM,科技產業的一股逆流..》) Why?

他們都有幾個共同的特性,其一封閉型的系統,其二都是由軟體發起進而整合硬體…

過去我也曾參與開發過電子書的軟硬體,也做過類似iTunes以及iPod的結合,深知其中的困難之處,我想說,一直以來華人的科技產業,因為苦無發力之處,因此選擇了硬體的開發作為一個起點,然而,硬體算是一個體力活,雖然也有其本身的專業,但是相較於軟體以及整合,卻是資金以及人工密集的產業(這是我個人主觀的認知),打個比方:我們看到目前中國大陸高速的經濟成長,除了來自於房地產之外,就是製造業,而中國大陸到處光鮮亮麗的外表,其本身所能提供的服務仍然有極大可以改善的空間,其軟實力不行,換句話說,這比較像是炒短線的作法,硬體的推出至少可以讓人感覺的到、觸摸的到,所以大家就先專攻這個,而相對需要較長時間的投入與累積的軟實力,反而不那麼受到重視,這也就變成了替代性較高、產業前景隱憂較大的情況…

這是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情,如果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待呢?

我們以幾個較為熟悉的華人品牌來看待,可以總結出一些為什麼這些硬體品牌在平板市場上變不出花樣的原因…

首先,缺乏吸引人的實質利多,在還沒拿到iPad之前,我想多數人都不看好這個新的商品,何況前一代的平板(tablet PC以及MID)都告失敗,但iPad一到手,這種想法徹底改觀,原因何在?因為iPad很好玩,讓多數接觸過的人愛不釋手(當然也有例外);而這些硬體品牌用什麼吸引人呢?顯然是軟體,不管是作業系統或者上面的應用,而這又不是硬體品牌擅長的,如果硬體品牌在這個競賽中仍是推出一個空殼的硬體,可以想見,這場競賽將會很艱辛,因為沒有顯著的特色與差異,而顯然只有軟體才能改變這一切…

再者,脫離不了硬體的思維,簡單說就是腦筋轉不過來,硬體的人比較直相對較為呆板,這是硬體產業的特性,而軟體產業相對的靈活有彈性,比較沒有限制性,有時還天馬行空,所以硬體品牌多半只是在外觀上或者成本上下功夫,結果導致了市場上一堆同質性的商品,只能以價格來決勝負(netbook即為一例),而面對平板,我們看到許多品牌風風光光的新品發布會,卻遲遲不上市,為何?這只能說明該品牌有這個生產的能力而已,卻不能改變市場,而無法有效的創收,從軟到硬容易,從硬到軟難,決定科技產品成敗的往往不在硬體…

第三,軟體事業部在組織內無法發揮專業,其實不少硬體品牌設有軟體事業部,他們也想突破,但我們從企業的組織架構來分析,當今天要做一個軟硬體整合的決策時,誰來決定做主,往往是賺錢的單位,或者多數的硬體單位,軟體多半都還是虧損的單位,而且勢單力薄,相對就比較難發揮該有的功效,這其實跟傳統產業進軍電子商務一樣,看似有專責的單位,但其實沒有過多的話語權,只能聽命行事,無法發揮應有的專業,導致了科技產品頭重腳輕…

第四,習慣了拿來主義且照單全收,更進一步說就是永遠的跟隨者,這個問題源自於PC時代,當年要不是微軟作業系統的獨大,很難想像會是什麼局面,而之後,硬體品牌的其他產品線也想如法炮制,只不過因為軟硬體搭配不好而成了四不像,也無能力思考這樣的結合是不是用戶需要的(如Windows Mobile),甚至未來就算有了一個整合性的平板電腦的方案出現(Android 3.0),也只是一個如同拼裝車的解決方案,整體性能就是不如Mac或者iPhone,要不是比較耗電,要不就是系統效能差,而這個問題始終沒能得到最好的解決,因為他們很可能無法從根本問題來做優化…

這是我個人切身經歷過了幾個專案的執行以及幾年來觀察到的一些心得整理,我個人的主觀意見,當然這只是一個產業演變過程中青黃不接的時刻,然而我認為這也才是產業升級的關鍵,正如當前Notebook品牌所面臨的產業危機,如果沒有一個好的solution,未來又將落回到微笑曲線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