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正确的融资-三十而慄

最近身边不少创业中的朋友都遇到了创业中重要的一关“融资”,其中不少人更为其所苦,融资不是三两天的事儿,而且面对不同的风险投资又将面临着不同角度来看你这个“创业体”的难题,来自风险投资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不同观点而出现矛盾之处,这叫创业者如何是好呢?

我想推荐一本正在阅读的书给创业中的人们,《给你一个亿》,这是国内风险投资知名人士查立的著作,是个很棒的创业导师,大家也可到他的blog“创业的不能承受之轻”取经。

另外今天看到一篇《环球企业家》杂志的专栏文章「何庆源:正确的融资」,我把它全文转载过来分享改大家,如下,多说一句:创业者千万不要被风险投资所绑架。

--------------------------------------------

不要为投资者允诺的巨额资金诱惑,一场错误的投资等同于致命伤害。

投资者和创业者彼此找到合适的配搭一直是个问题,通常概率是10至15个投资项目中只有一个能成功。现在资本市场上钱很多,好企业不多;反之,错误的融资和投资者介入对中小型的初创企业往往会形成致命伤害。

我这些年做投资的经验是,投资者与创业者接触一两个小时后,会形成投还是不投的基本印象,后来看的很多数据都是用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正确与否。所以必须在两个小时内说服投资者。很多投资者看项目时并不考虑规模大小,而是创业者是否有激情、真正想把事业做成,这对他能否将其团队凝聚起来非常重要,而人是一切商业的根本;其次才是看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并有无可能做大。

创业者选投资者,则要看对方是否有战略意义,比如是否能带来更好的资源、是否有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等,而不是单纯的融资金额多少。企业做大后,创业者对并购和扩张等很多决策会感到犹豫,这时就需要投资者提点,避免走弯路,这也是融资的意义之一。

其实,我建议创业者不需要钱就尽量避免融资,因为这会稀释股权,最好等到有切实需求再操作,千万不要融了一大笔钱却放在那里没用。正确的融资思路是,原来的市场已经做得很好,需要资金将这种成功复制到其它地方,不管这个地方是全国还是海外。在专注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在尽量减少风险的情况下向外扩张,而不是有一笔钱就做自己想象中的其它事情,这种情况往往是钱花完就没下文了。

这也是初创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不专注。很多创业者在初步证明自己、拿到融资以后就什么都想做,也有些想赚快钱,而不去想这个东西是否跟现在做的事完全背离、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做。

我投资企业的CEO在董事会上提出要进入很热门的物联网,我会问他:“你有什么资源做这个?”我请来物联网专家给我们讲什么是物联网、大企业又是怎么做的,让他明白这个东西是不是一个小企业能随便做的。我不是物联网专家,但我可以运用我的资源找来专家,这就是投资者要帮创业者做判断和决策的地方,减少他犯错误的可能性。

创业者容易犯的另一些错误是管理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事业和团队做大时,还是依靠他一个人去决定一切。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须依靠制度而不是个人运转,投资者也要帮创业者下放权力,因为一个成功的创业家不一定是成功的企业家。 很多创业者血液里流着创业激情,但要管理一个大企业或上市企业,就不能只靠这种激情,而需要更细致有理的管理。

当我投资时,我会问创业者:“如果你在企业做大时发现自己不是最好的CEO, 会不会让位?”如果认为“这是我的企业我不让”,那我就不一定投,因为当他管不住这么大的企业时,就可能把企业做死。投资者要帮创业者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他的性格和想做的事业,然后可以帮他建立一些公司制度。没有制度时都是个人决策,但当运转公司的不是人而是制度时,必须同样遵守制度的创业 者会发现自己做CEO就要做很多细节琐碎的事。

如果他及时发现这不是自己擅长和喜欢做的,就可以跳出来做更合适也更感兴趣的事,将企业交给更专业的人打理。

创业者在管理上因为缺乏经验往往不会多角度看问题。比如他们可能精于产品,但企业发展早期独自决策的结果可能会使其在人事和财务等方面比较松散,这就需要投资者发挥作用帮其建立规范的制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初创企业大多是小企业,在引入制度的时候必须是简单而精华的制度,比如考勤、考核,而不 是随便引入大企业的一整套流程制度,那样很可能把它压死拖垮。我认为投资者可以参与投资企业的业务和管理,但千万不要指手画脚去添乱。最后,创业家、企业家和投资家都有一定魅力,他能凝聚一个优秀的团队。所以创业和投资都是先做人,而这个是可以后天学习和改变的。

首要的就是学会用人,这意味着如何把比自己更聪明的人用好,而不是在身边放一群听话的人,只会听你话的人通常无助于决策。

当创业者能学会做听众和裁判,综合一群聪明人的意见来做决策,成功率会更高一点。

--------------------------------

转载文章内容版权为《环球企业家》杂志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